News & Events
第四屆獲獎作品賞析《小喜鵲和岩石山》
- 星期一 四月 11, 2016
- Posted by: cloudpillar
- 分類: 作品導賞
我們都是小喜鵲
何彥輝(資深語文教師)
作 者︰劉清彥
繪 者︰蔡兆倫
出版社︰社團法人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1994年是劉清彥人生「新」的一頁。那一年,因病被困病榻,了無生氣的他仿如一座光禿禿的岩石山。不過,因有小喜鵲的來到,他終於走出幽谷,人生也變得不一樣了。劉清彥把這一段深刻的人生經歷寫成《小喜鵲和岩石山》,不單要跟讀者分享小喜鵲為他帶來的恩賜與恩典,同時「希望每一個人都變成小喜鵲,關懷身邊那些身心受傷和悲苦的人,為他們帶來新生的希望。」
在人生陷入低潮時,心很容易變得「光禿禿」,像沒有長出一根小草的岩石山一樣,只有灰灰的、堅硬和冰冷的表面。難以靠近的本身已經拒絕他人的到訪,孤單的、愁苦的、絕望的岩石山幾沒半點生命的氣息。然而,幾百年來一個朋友都沒有的他,對於小喜鵲願意停留在他身上,他感到很不可思議。鮮與人交談的他,心裡到底有多少話在轉?有多少話想要說出口? 他只吐出一聲低沉的嘆息,因為他實在不知該怎樣和這一位新朋友開口說話。在岩石山與小喜鵲初遇的一個跨頁畫面上,岩石山的嘆息「唉⋯⋯」從擬人的岩石山的嘴巴吐出,並單獨編排在這一跨頁的右方,作如是安排,無疑突顯了岩石山的孤獨與無奈。再者,畫者蔡兆倫把小喜鵲佈置在光源前面,正隱喻小喜鵲以熱情化成光芒,點亮灰沉沉的岩石山。再者,回首仰視的小喜鵲再一次展示主動意向,為一段永誌的友誼揭開帷幕。
在不如意的時候,有朋友在自己身旁誠是美事,但多親密的朋友也有離別的時刻。小喜鵲跟岩石山告別時, 他留下「我會再來看你」這句話,岩石山呢?他說:「我會等你!」畫面所見,岩石山不再是冷冰灰沉,他身上佈滿了太陽溫柔的橘色光芒,而畫者蔡兆倫更巧妙地在岩石山上隱藏了很多小喜鵲的身影,暗示了小喜鵲的一言一語深深刻印在岩石山的心裏。此外,畫家把星空圖中的天鵝座倒過來,變成了小喜鵲,想是讓讀者更真切地感受岩石山與小喜鵲彼此的思念。
礙於物性,岩石山只能本能地、被動地苦苦等待小喜鵲--由夏到冬,然後是春天的再臨--無奈、失落、孤單的岩石山隨著一場傾盆大雨的落下,他完完全全地崩潰了,他哭了,並對朋友間承諾失卻信心。表面看來,小喜鵲是施予者,他既是岩石山第一個朋友,並樂於與他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美事。不過,在這段友誼中,岩石山並非只是扮演受惠者的角色,在小喜鵲筋疲力竭,翅膀也拍不動的時候,岩石山誠是他的庇蔭。原來,岩石山也是在這一段永誌的中友誼,他同時是一隻充滿恩典的「小喜鵲」。
情緒宣洩過後,岩石山的內心變得濕軟,並為小喜鵲帶來的小種子提供了生長的基本條件。小種子慢慢長成小樹苗,岩石山不再感到孤單了。同時,隨著小喜鵲和其他朋友帶來的種子,岩石山不再是光禿禿了,身上長出了不同類型的植物。喜鵲從來都是帶來喜訊的象徵,他在岩石山心裡播下的,是一顆顆帶著喜悅的種子。愛在岩石山的心裡植根,為沒有生命氣息的他帶來生機,並徹徹底底改變了岩石山。從此,堅硬、冰冷的外表的岩石山變得綠意盎然,讓枯槁的人生又活過來,他不再被動地等待朋友的到訪,而是主動以愛給予很多新朋友安身之所。
《小喜鵲和岩石山》的封面和封底是一個大跨頁,封面上是一隻朝寸草不生的岩石山飛去的小喜鵲,封底則是一株破土而出的綠苗。在這裡,畫者蔡兆倫以黃色和橘紅色為主色調,用暖色系表達兩人友誼的溫度。人生為我們帶來很多考驗,但同樣為我們帶來小喜鵲。當生命中迎來小喜鵲的時候,或許我們也成為他人的小喜鵲,恩典喜悅彼此相送。生命中不乏「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對讀《暖讀‧暖心‧暖時光:劉清彥三十年陪伴孩子的閱讀紀事》(道聲),讀者更能體會劉清彥在《小喜鵲和岩石山》裡,其所表現真實而純樸的文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