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以第一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獲獎作品為例
富於創意和設計
圖畫書是最需要創意的這樣一種藝術,而且這種有創意的藝術還要進行設計,進行美術上的設計。不是你的畫畫得好,就能畫出好的圖畫書來,你還要會設計。所以,世界圖畫書創作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出現了一個飛躍式發展,人們發現有那麼多搞美術,但不是純粹畫家出身,是做工藝美術設計的,比如說日本的五味太郎,出來做圖畫書。這種藝術家的參與,對圖畫書創作的發展非常重要。
我這裏講一下獲優秀獎的安石榴文、圖的《星期三下午捉蝌蚪》,在設計這方面可以說是表現突出的,最起碼我們可以說是有特色的一種表現。我很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在中國的兒童文學創作中,也包括在圖畫書創作中,這種有很到位的荒誕感,又有幽默感的作品,最主要是荒誕感,其實是極難收穫的。我就想到周作人有一句話:兒童文學中最有趣的是那有無意思之意思的作品,其實就是指的荒誕作品。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是評論路易斯·卡洛爾的《阿麗斯漫遊奇境記》,然後他還引用一句話,引用英國一個政治家叫皮特說的話:你不要跟我講,你能講得有意思(這個有意思就是有一個意味,有一個主題,有一個思想在裏面),我們人人都能講得有意思,你告訴我,你能講得沒有意思嗎?就是一個人說了一大堆話,最後呢,這些話卻沒什麼意思,這個太難了。這種東西兒歌裏面有,有這種荒誕的兒歌。我覺得《星期三下午捉蝌蚪》,就有這種“沒有意思”的荒誕感在裏面,這種東西把握起來是很難的。不僅我們中國,其實你看西方兒童文學發達國家,這種荒誕的作品也比較少。在這一點上,我看好《星期三下午捉蝌蚪》,是因為它所表現的荒誕感很有價值。
我們接下來看這本圖畫書的創意。這個是環襯上的一幅畫,應該是一個課堂。這是老師,然後這個黑板,黑板上畫了一個頭像,這一隻蝌蚪,然後一隻手,蝌蚪,漁網,然後蝌蚪裝進了魚缸裡,後邊座位上的學生是誰呢?小蝌蚪,光長尾巴的,然後呢,這是長出前腳的,後腳也長出來的,這是一隻小魚,這是一個螯蝦。從環襯開始,其實已經開始講故事了,這裏邊暗示的許多資訊在後邊的故事裡都會出現,我覺得這已經是有創意了。接下來,這是後環襯,仍然是一個課堂的場景,這一邊是學生,這裡是老師。前環襯的那個老師不見了,到哪兒去了?反正這個魚缸裏有一條紅魚啊,然後其他都在這。最後這一排,後邊還有一個學生在這兒,這個學生就是丟了書包的那個小男孩。我覺得就是一種創意的東西,也是耐人尋味的一種設計。接下來,我們看這是老師和學生,我在講創意,請大家關注老師的這塊手錶。這塊手錶其實稍稍心細的讀者都會發現,它在後來圖畫書開展的過程中,在畫面中幾乎是每一頁都會出現的。為什麼它會出現?這個解釋有很多。鄭明進老師也有一個解釋,認為是不是表現那個老師一直在惦記着學生,雖然她自己在那聊天、睡午覺,可是心裏一直有學生。這個解釋我很贊同。
我們看,這幅畫為什麼這個錶不在手腕上戴着?前面是在手腕上戴着,對吧?現在跑到哪去了?跑到她的胸口這兒來了對吧?這裏邊有沒有什麼意味呢?我們不敢一定下結論,不管作家創作時有沒有這個想法,但是我們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來解讀。我自己願意解讀成老師儘管在睡午覺,但是心裏還在惦記着那些學生。
我覺得這也是很有創意的一幅畫,在這幅畫裏邊,很多孩子都有跟老師的對話,然後旁邊還有旁白,這邊還有作者的敘述,我覺得這種安排使故事有了多元的表現。這裏邊,我尤其喜歡這個小女孩的樣子,她說:“老師,您都沒有來幫忙,是不是在教室裏偷懶?”一個學生敢這樣跟老師講話,說明平時這個老師一定是很有愛心的人,這個關係我們可以想像得出。
繪畫上也是有創意的,你看這個孩子的雙手,拿漁網撈魚的手這麼長,這隻手就這麼短。我覺得這本書就是運用了後現代的表現手法(也有的評論者看到了這一點),比如說多元敘事,多層次的、多角度的、多觀點的,有作者的敘述,作者在講這個故事,然後小朋友在行動過程中說的話,他們說話的時候,作者還要來參與一下,在旁邊作一個旁白。然後還有老師的行為——午睡啊、聊天啊、聽音樂啊、讀《草莓日報》啊……而這些都是和孩子捉蝌蚪的畫面安排在一塊的,是超越時空的畫面。在這一點上,我想到了諾德曼說的一句話,即一本典型的圖畫書要有三個故事:一個是文字故事,一個是圖畫講的故事,第三個故事是文圖一起來講的故事。而文圖合起來講的故事,實際上它作為一種具體形態是不存在的,這個故事要產生,需要讀者進行建構,最後建構出來的那是第三個故事。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是典型的需要讀者來建構的圖畫書。
“下雨了!”他感覺到下雨了,這是很荒誕的東西對吧?時空交錯的東西。我覺得這個是常人很難有的一種想像,這是很好的一種創意。
在創意這方面,我覺得童嘉這位圖畫書作家也是相當不錯的,她也是文圖一個人來的。這次評獎中,《想要不一樣》獲得了優秀獎,她還有入圍作品《我怎麼沒看見》、《圖書館的秘密》。我覺得“想要不一樣”這個題目就對創意有要求,你想要不一樣,那麼作家在呈現的形式上如果不獨特,“想要不一樣”的意思就很難成立,大家就不認同你了。在這方面童嘉應該是做得比較出色的,比如說這幾幅畫,它說“可是久了也會累呀”、“這樣就不可以嗎”、“我只是想有創意”,這個是(我們外邊有真正金屬做的盔甲)“或者多愛自己一點點”,你看“多愛自己一點點”怎麼用這種方式來表現,把自己全副武裝起來,有點幽默,但是很獨特。圖畫書每一幅畫,尤其是像這樣的沒有貫穿故事的作品,如果沒有創意,就很難實現主題,也很難讓讀者來認同。
童嘉的入圍作品《我怎麼沒看見》也有很好的創意。它講一個叫嘉子的小姐去摩天大樓的瞭望台看風景,她特意選了一個人少的時間,怕的是電梯裏很擁擠。電梯門開了,還好,裏面只有一個小男孩。這個文字故事本身也很有創意,我給大家讀一段:
一個小弟弟很有禮貌地說“阿姨早。”
(嘉子)“小弟弟早。你一個人來的嗎?”
(小弟弟)“不是啦,我和小笠妹妹一起來的。”
(小笠)“阿姨早。”
(嘉子)“啊……小妹妹早。我剛剛怎麼沒有看見你,就你們兩個嗎?”
(小笠)“不是啦,還有小豬也來了。”
(小豬)“哼哼,小姐早。”
(嘉子)“啊……!小豬早。我剛剛怎麼沒看見你,是你們三個一起來的?”
(小豬)“不是啦,是阿嬤帶我們來的啦。”
…………
就是這樣,阿嬤、阿公、兒子、兒媳婦、南部的姐姐,甚至兩隻談戀愛的鴕鳥,電梯裏的人出現得愈來愈多。到了頂樓,嘉子小姐好不容易才擠出電梯,她問那一大家子人,“頂樓到了,你們不出來參觀嗎?”人家的回答是,“不用了,我們只是來坐坐看摩天大樓的電梯。” ——這是我們大家想不到的。
這幅圖是嘉子小姐在瞭望台用望遠鏡在瞭望,她在看什麼?她不是看風景來了嗎?可是,最後一幅圖給我們呈現的是樓下這一家子在轉過樓角,她看的是這一家子人。她為什麼要看這一家人,尤其是為什麼最後一個畫面作家用它來表現?我覺得,這是首尾有點呼應的一個故事,前面是嘉子小姐怕電梯擁擠,選了一個人最少的時間來了,來了之後見到這一個那一個,最後擠得滿滿的,一家子人來不是為了上瞭望台,就是為了那麼擠擠地坐坐電梯。我覺得,這件事對嘉子小姐是有觸動的,所以她才不去看風景,而是瞭望這一家人。我覺得這個故事也是很有創意的。
還有一本書入圍作品《圖書館的秘密》。這本書最大的創意是文字故事內容與畫面所提供的資訊之間的錯位,給讀者造成一種神秘感,然後最後你會恍然大悟,在出人意料的結局裏,你會去思考主題,使主題變得愈發讓人震驚和耐人尋味。這是《圖書館的秘密》的封面,一個穿着紅大衣的一個人抱着一摞書,這邊她在窺探,到這邊她這個頭露出來了,這些都是很有趣的設計。第一幅畫“在圖書館打工的第三天晚上,我一直聽到奇怪的聲音,圖書館早就關門了,這時候這裏還會有誰呢?”我記得,今年一月份在台北,童嘉本人講到她在作這幅畫的時候畫了這隻手,這只手的出現其實就透露資訊了。資訊這裏還有,比如,畫框裏面看書的為什麼是只像貓的動物。故事講,這些書怎麼亂了,有些書不見了,就去追蹤這個人,最後說“終於被我捉到了”。到這裏大家才明白,其實敘述的聲音並不是來自最初出現的這個穿紅衣服的孩子。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怎麼想的,我可是很長一段時間以為是她。這裏面是有一個錯位的,畫面提供的資訊和故事敘述的資訊之間是有錯位的,但是,與那個真正發出聲音的人相關的圖像在故事裡面是愈來愈多,最後到出現“終於被我捉住了”,我們徹底知道,原來弄了半天,要捉的人恰恰是我們以為那個去捉人的穿紅衣服的女孩子。這使人恍然大悟,也非常地出人意料。“你們人類不是早就不看書了嗎,你來圖書館做什麼?”“我”問。這是圖書管理員。女孩說,“因為爺爺給了我一本書非常好看,我還想看第二本。”這時候管理員說“你能看嗎?”女孩說“我認了些字,應該是能看。”管理員說,“那就帶你去見館長”。這時候,館長說“圖書館裏的書本來就是你們人類丟棄的,你要的書都在這裏,慢慢看吧。”“圖書館的秘密共1964冊,記載了圖書館被人類遺棄的歷史。”原來是這樣一個故事。這樣一個故事對人是很有觸動的,這一主題也是發人深思的。
朱自強: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第一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評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