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以第一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獲獎作品為例
台灣圖畫書的特色
今天,我想和各位一起討論的是台灣圖畫書的特色,我將以第一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獲獎作品為例,來探討這個問題。
我對台灣圖畫書的了解不是特別多,除了這些獲獎作品、參賽作品之外,以前也讀過一些,比如說李瑾倫、陳致元、賴馬等人的作品,那時我就覺得台灣的圖畫書創作,在兩岸三地來看是處於較高水準的。接下來,我想先從第一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評獎的一個基本情況,來看這個問題。
本屆評獎,籌委會一共收到參評作品330件,其中中國內地是50件、中國香港地區90件、中國台灣地區190件。最後評獎的結果是,由余麗瓊著文、朱成梁繪圖的《團圓》(明天出版社、南京信誼兒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策劃;信誼基金出版社)獲得了“最佳兒童圖畫書首獎”;由張曉玲著文、潘堅繪圖的《躲貓貓大王》(明天出版社、南京信誼兒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策劃)獲得了“評審推薦文字創作獎”;由周翔改編自北方童謠並繪圖的《一園青菜成了精》(明天出版社、南京信誼兒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策劃;信誼基金出版社)獲得了“評審推薦圖畫創作獎”。也就是前三位元獎項均由內地作品獲得。
剛才大家分享了《團圓》文字故事的創作過程,我覺得《團圓》獲此殊榮是在情理之中,可是同時我又覺得,作為中國內地,參賽作品只有50件,可是卻囊括了首獎和那兩個單項獎,這真是運氣。我覺得,《團圓》是靈性之作,因為在沒有一個很好的原創圖畫書的根基的條件下,其出現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我記得在剛剛的講座上,周翔老師說過一句話——那是上帝之手。這個確實是得來不易。在獲得優秀獎的9本圖畫書中,台灣佔了6本,你看這數量上來了吧。我們在評獎的時候,在座的還有宋珮老師、柯倩華老師,我們都是評委,討論時確實很費斟酌,有的時候作品確實難以取捨,就是說有的時候作品的水準非常比較接近。現在優秀獎裏台灣有6本書在裏面,這個比例是比較高的。其實我們再看入圍的31本作品,內地僅有3本,其餘的28本均為台灣的作品。這個數字很說明問題。當然評委會的觀點是一個角度,是專業的一種眼光,看圖畫書還會有其他的角度、其他的眼光,但是最起碼從評委的專業眼光最後得到的結果是這樣。就是說,我們能看得出來,香港儘管有90件作品參評,可是最後呢,連入圍作品都沒有。這就說明了香港地區的圖畫書發展的一個水準。而中國內地是50件作品,其實和台灣地區的190件相比,也佔了四分之一還多一點。可是,最後在入圍作品裏邊,卻僅僅佔了十分之一。
這就有些說明問題了,因為在我個人看來,入圍的作品裏邊,比如說童嘉的《圖書館的秘密》,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我相信在座的其他評委也會有這種感受,那就是入圍的作品有一些其實水準也很高。在這樣的作品裏邊,台灣的佔了十分之九,這又說明什麼呢?我認為這些資料,反映出了台灣的圖畫書創作不僅有規模而且有水準。而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內地儘管有靈性之作,在座的余麗瓊女士還有周翔老師他們得了首獎和推薦獎,但是整個原創圖畫書的基礎,坦率地說,沒有台灣那麼規模大、基礎那麼雄厚,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由此我想先簡單談兩個觀點。第一點,我認為從整體上看,台灣圖畫書在藝術上較為成熟。我前面說到是它有規模有水準。我覺得,這一點是和對西方的優秀圖畫書的大量介紹有直接關係的。在介紹西方優秀的圖畫書方面,台灣是走在了內地的前面。內地現在介紹的世界的經典圖畫書,其實很多都是從台灣轉介過來的。台灣先介紹了,我們在這個基礎之上瞭解了這些資訊,然後加以介紹。有的直接就是台灣的出版社和我們內地的出版社合作來引進的。或許可以說,在內地的圖畫書的翻譯出版,也包括閱讀推廣,台灣也是一個橋樑。為什麼大陸的圖畫書發展相對滯後呢?我所看到的有三個原因。首先,雖然我們有藝術感覺非常好的畫家,但是,應該說數量不多。難得有像周翔老師、朱成梁老師這樣優秀的畫家為孩子們畫畫。這是中國內地社會落後的一種表現。其次,這種相對滯後,我覺得和兒童教育理念有關。我們在面向孩子講述故事的時候,教育理念其實還有陳舊的保守的被束縛的這一面。再次,就是和兒童文學理念長期以來存在的一種偏頗有關。對這一點,我以前寫過《新時期兒童文學理論的誤區》這類文章,我認為80年代也包括90年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我們內地的兒童文學作家們,包括理論家、評論家們,關注的目光太多地盯在少年文學上,少年小說上,而對幼兒文學是不夠重視的,這是兒童文學理念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偏頗。你對幼兒文學不重視,就自然不會想到來重視圖畫書。到了90年代後期之後,這種觀念逐漸發生了轉變。我記得到2001年的時候,我們五個人有個對談叫《中國兒童文學5人談》,當時我和方衛平老師都明確提出,在21世紀,圖畫書在中國內地一定是兒童文學的巨大的生長點。現在看來,這個勢頭明顯的已經出現了。
回過頭來說台灣的圖畫書,台灣的作家們對圖畫書的特殊的文法比較熟稔。對圖畫書這種具有特殊的創作規律、創作方式的文體,我覺得台灣的圖畫書作家們,包括文字作家和畫家,他們很有心得,比如說,在圖畫書的創意性、在圖畫書的敘事節奏上,當然這個敘事節奏既指文字故事的敘事節奏也指畫面的敘事節奏,還有文圖的結合,兒童觀點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可貴的探索,也取得了我認為應該是令人矚目的成績。
第二點,就是台灣圖畫書的創作隊伍中湧現出了比例較高的圖畫書作家。我先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圖畫書作家。我們知道,圖畫書有文字,然後有圖,有的時候,圖畫書創作是有一個作家寫了文字故事,然後一個畫家畫了圖,比如說《團圓》。甚至還有那樣的圖畫書,比如說,日本的新美南吉的那些意味雋永的童話,《小狐狸買手套》、《狐狸阿權》,還有像宮澤賢治的那些童話作品,《雪渡》等等,也會製成圖畫書,那是先有了文學的故事,不是專門為了圖畫書寫的故事,後來又把它做成圖畫書。但是除了這樣的形式之外,還有一種形式就是文和圖都是出自一個人的手筆,由一個人來創作的,這種創作者就稱為圖畫書作家。當然,我們不能說寫文字故事的就不是圖畫書作家了,畫家就不是圖畫書作家了,但是,對他們,我們總可以說這是圖畫書的畫家,這是圖畫書的文字作者。可是,還有一類就是圖畫書作家的作品,文和圖都是一個人來的,我們很難說他在創作的時候,這個文字故事先出來還是這個畫面先出來,也可能是同時出來的。這樣一種創作方式,我覺得最容易產生圖畫書的優秀之作。其實,如果我們去調查資料的話,我們如果看比例的話,應該是在優秀的圖畫書中,圖畫書作家的作品居多。如果歷數非常有名的作品,我想應該是這樣一種情況。
我們還是以這次獲獎的作品為例,這裏邊我們也把大陸放進去,大陸有6本書獲佳作獎、優秀獎和推薦獎和首獎,可是這6本書,我們姑且稱為是有5組作者,這5組作者裏邊只有周翔老師一個人稱得上是圖畫書作家,其他的都是文圖的合作。我覺得,這是說明問題的。我們再看台灣,台灣有6本書進入了優秀獎,這6本優秀獎中賴馬先生有兩本,也就是說一共也是有5組作者,和大陸一樣,不一樣的是,台灣的這5組作者個個都是圖畫書作家,這就是很有意味的事情了。我不是說優秀的圖畫書不能產生自所謂搭檔的作品,但是,我覺得比例更高的可能是出自圖畫書作家的創作,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很關注中國內地的原創圖畫書的發展,我自己願意坦率地講,如果內地不出現更多的圖畫書作家,它的水準一定會提升得比較慢。既有繪畫的功底,又有給孩子作畫的美術感覺,然後呢,又能夠面向孩子講述故事,面向孩子去表現一個創意,具有這種能力的人出現之後,我覺得原創圖畫書的發展的步子就會非常的大,邁的台階會非常的高。
以上是我對台灣圖畫書總體上的感覺。接下來,我們會以台灣獲獎以及入圍的一些圖畫書為例,談一談我對其特色的幾點認識。
朱自強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第一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評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