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中國教育報:用理解和愛繪就“童年無限”
- 星期一 十一月 18, 2019
- Posted by: cloudpillar
- 分類: 媒體報導
(內容從網上下載,原文鏈結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11/18/content_572768.htm?div=-1)
用理解和愛繪就“童年無限”
——來自第六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頒獎典禮的聲音
本報記者却咏梅
安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教師劉璟在上《外婆家的馬》閱讀分享課 劉硯舟 攝
“原創圖畫書真的越來越令人驚喜,即使知道它們有一些瑕疵。我特別喜歡《外婆家的馬》,隔代養育中產生的真實故事和優秀的繪畫,讓人愛不釋手,現場請謝華老師簽了一本,想送給我媽媽。”在第六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頒獎典禮暨第七屆華文圖畫書論壇上,一位教師興奮地說。
本屆書獎從符合參選資格的361件申報作品中評選出首獎1名,佳作獎4名,謝華著、黃麗繪的《外婆家的馬》獲得首獎,林柏廷的《一起去動物園》 、劉旭恭的《車票去哪裡了? 》、幾米的《同一個月亮》、張寧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則榮獲佳作獎,其中畫家黃麗和圖畫書創作者張寧都是兩度斬獲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
《外婆家的馬》描繪的是外孫“小東西”在外婆家度過的一段快樂的假期時光。 “小東西”帶著“馬”來到外婆家,白天給它們做飯、洗澡,晚上和它們一起睡,甚至派了一匹紅馬讓外婆騎著去看病……在孩子想像出來的遊戲中,外婆儘管勞累,但仍給予外孫全部的愛與關懷,以新的視角詮釋了隔代教養的親子關係。
謝華原是一位語文教師,曾出版多部兒童文學作品,這是她第一次以圖畫書作者身份獲獎。在她看來,孩子在現實中是弱勢群體,它們需要在想像中去征服。成人要跟隨孩子的想像,以配角的身份走進孩子的想像空間,給孩子愛的陪伴和有限度的遷就。 “外孫現在是一個初三學生了,雖然課業繁重,但我還是讓他坐飛機來到上海頒獎現場,與他分享這份快樂,希望他在以後的生活中仍然能夠葆有年幼時豐富的想像力。”
此次頒獎典禮和論壇由東方美谷藝術節組委會和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組委會主辦,上海市奉賢區文旅局、教育局承辦。論壇以“童年無限”為主題,邀請了英國兒童文學桂冠作家、格林納威大獎得主羅倫·喬爾德(Lauren Child)和英籍捷克童書作家皮特·霍拉塞克(Petr Horacek)作為主旨演講嘉賓,與獲獎畫家和作者一起分享他們的創作經驗和獨特見解。
在現場,羅倫·喬爾德結合自己20多年的童書創作經歷進行了生動的分享。她善於顛覆傳統,把傳統父母頭痛的教養問題,通過孩子超乎尋常的想像力和有趣的互動對答,讓家常瑣事變得極其豐富多彩。而她獨特的插畫形式——將手繪和實物照片等拼貼在一起,更開啟了繪本創作豐富多元的新形式。 “'童年無限'是對童書魅力的一種恰切表達,閱讀優秀的圖畫書,可以發現新穎、深邃的思想和蘊藏在圖畫書中的巨大能量,而中國舉辦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無疑是對某種'天才'創造的支持和表揚。”
從10年前的《安的種子》,到歷經3年創作的《外婆家的馬》,黃麗坦言,圖畫書創作要慢慢來,除了用心、刻苦、積累,還要用時間去慢慢發酵,只有這樣才能釀出真正的美酒。圖畫書中最重要的是結構,所以在創作中,她多次與謝華進行溝通,從封面“小東西”的出場,到最後他用自己的想像去拯救外婆,這期間祖孫之間愛的陪伴,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敘事結構。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張寧根據著名作家王小波同名小說改編的圖畫書,她刪去了故事原文的時代背景,只保留農村這一生活場景,並將成年人的視角改為一個孩子的視角,同時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剪布繡和貼佈繡技藝,借鑒了生動古樸的漢畫風格而創作。她認為,對於孩子來說,更有現實意義的是“無用”的本領,比如游泳、跑步等,它們將帶孩子邁向更為廣闊的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論壇第一次加入了評委對談環節,柯倩華、方衛平、陳恩黎等評委圍繞參評作品及獲獎作品,探討了“原創圖畫書可以做得更好”的多種可能性,也為讀者進一步提升圖畫書專業素養、了解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打開了一扇窗。
評委會主席柯倩華坦言,本屆參選作品都掌握了圖畫書的基本形式,題材也相當多元,但是出版數量的增加超過了品質的提升,主要問題是整體完成度不夠、對於兒童觀的掌握不清、缺乏先例。許多參選作品以傳統民俗文化為題材,但沒有兒童的視角,又缺乏有效的創意,只是將看起來很華麗的文化材料,機械性地僵硬複製,結果空有文化的表象,卻沒有真實的文學內涵或生命情味。另外,許多作品書寫童年回憶,雖然個人的回憶和民族的回憶都很寶貴,但如果沒有現在兒童的語言,或與兒童溝通的角度,又缺乏高明的文學手法,就只是懷舊的成人自言自語、自娛自樂了。還有些作品取材社會關懷的議題,比如特殊兒童、老年、環保等,立意良善,但又沒有適當掌握兒童觀的敘述角度以及圖畫書語法,很容易有主題先行的問題。
“兒童讀者是面向未來的人,希望兒童能在美好的圖畫書裡認識自己,珍惜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時理解他人、友善地對待別人的想法和感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約翰·斯坦貝克說,世界上所有優秀、成熟的文學作品都有一個基本的主旨,就是試圖理解人類,理解帶來愛,而不是恨。寫作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讓人們互相理解,我相信圖畫書創作也是如此。”柯倩華說。
幼兒教育專家李坤珊認為,一本成為孩子知音的兒童圖畫書的關鍵點在於離開幼稚、做到童似,同時還要走向童年。她對前後兩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的首獎作品《團圓》和《外婆家的馬》進行了比較閱讀,如在《團圓》的封底,“勇氣”是明知道很難過,但仍然接納、仍然往前走;而在《外婆家的馬》的封底,她解讀到,成人是經驗的工程師,把孩子送上駕駛座,然後退位……書中兒童與周圍人、事、物的關係打動人心,這樣的圖畫書是有生命的作品。
豐子愷曾說:“我是蝴蝶斂住翅膀而同青蟲一起爬行,因此我能理解兒童的心情和生活,而興奮地認真地描寫這些畫。”截至目前,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已經走過10年,共評出37本優質華文原創圖畫書,並積極通過各種渠道推廣兒童閱讀。在這樣十年如一日的專業倡導和推動下,相信會有更多優秀華文原創圖畫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並如柯倩華所言,“通過時間的考驗,成為可傳承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