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以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获奖作品为例 朱自强
富于创意和设计
图画书是最需要创意的这样一种艺术,而且这种有创意的艺术还要进行设计,进行美术上的设计。不是你的画画得好,就能画出好的图画书来,你还要会设计。所以,世界图画书创作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飞跃式发展,人们发现有那么多搞美术,但不是纯粹画家出身,是做工艺美术设计的,比如说日本的五味太郎,出来做图画书。这种艺术家的参与,对图画书创作的发展非常重要。
我这里讲一下获优秀奖的安石榴文、图的《星期三下午捉蝌蚪》,在设计这方面可以说是表现突出的,最起码我们可以说是有特色的一种表现。我很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在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中,也包括在图画书创作中,这种有很到位的荒诞感,又有幽默感的作品,最主要是荒诞感,其实是极难收获的。我就想到周作人有一句话:儿童文学中最有趣的是那有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其实就是指的荒诞作品。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评论刘易斯·卡洛尔的《阿丽斯漫游奇境记》,然后他还引用一句话,引用英国一个政治家叫皮特说的话:你不要跟我讲,你能讲得有意思(这个有意思就是有一个意味,有一个主题,有一个思想在里面),我们人人都能讲得有意思,你告诉我,你能讲得没有意思吗?就是一个人说了一大堆话,最后呢,这些话却没什么意思,这个太难了。这种东西儿歌里面有,有这种荒诞的儿歌。我觉得《星期三下午捉蝌蚪》,就有这种“没有意思”的荒诞感在里面,这种东西把握起来是很难的。不仅我们中国,其实你看西方儿童文学发达国家,这种荒诞的作品也比较少。在这一点上,我看好《星期三下午捉蝌蚪》,是因为它所表现的荒诞感很有价值。
我们接下来看这本图画书的创意。这个是环衬上的一幅画,应该是一个课堂。这是老师,然后这个黑板,黑板上画了一个头像,这一只蝌蚪,然后一只手,蝌蚪,渔网,然后蝌蚪装进了鱼缸里,后边座位上的学生是谁呢?小蝌蚪,光长尾巴的,然后呢,这是长出前脚的,后脚也长出来的,这是一只小鱼,这是一个螯虾。从环衬开始,其实已经开始讲故事了,这里边暗示的许多信息在后边的故事里都会出现,我觉得这已经是有创意了。接下来,这是后环衬,仍然是一个课堂的场景,这一边是学生,这里是老师。前环衬的那个老师不见了,到哪儿去了?反正这个鱼缸里有一条红鱼啊,然后其他都在这。最后这一排,后边还有一个学生在这儿,这个学生就是丢了书包的那个小男孩。我觉得就是一种创意的东西,也是耐人寻味的一种设计。接下来,我们看这是老师和学生,我在讲创意,请大家关注老师的这块手表。这块手表其实稍稍心细的读者都会发现,它在后来图画书开展的过程中,在画面中几乎是每一页都会出现的。为什么它会出现?这个解释有很多。郑明进老师也有一个解释,认为是不是表现那个老师一直在惦记着学生,虽然她自己在那聊天、睡午觉,可是心里一直有学生。这个解释我很赞同。
我们看,这副画为什么这个表不在手腕上戴着?前面是在手腕上戴着对吧?现在跑到哪去了?跑到她的胸口这儿来了对吧?这里边有没有什么意味呢?我们不敢一定下结论,不管作家创作时有没有这个想法,但是我们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解读。我自己愿意解读成老师尽管在睡午觉,但是心里还在惦记着那些学生。
我觉得这也是很有创意的一幅画,在这幅画里边,很多孩子都有跟老师的对话,然后旁边还有旁白,这边还有作者的叙述,我觉得这种安排使故事有了多元的表现。这里边,我尤其喜欢这个小女孩的样子,她说:“老师,您都没有来帮忙,是不是在教室里偷懒?”一个学生敢这样跟老师讲话,说明平时这个老师一定是很有爱心的人,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想象得出。
绘画上也是有创意的,你看这个孩子的双手,拿渔网捞鱼的手这么长,这只手就这么短。我觉得这本书就是运用了后现代的表现手法(也有的评论者看到了这一点),比如说多元叙事,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多观点的,有作者的叙述,作者在讲这个故事,然后小朋友在行动过程中说的话,他们说话的时候,作者还要来参与一下,在旁边作一个旁白。然后还有老师的行为——午睡啊、聊天啊、听音乐啊、读《草莓日报》啊……而这些都是和孩子捉蝌蚪的画面安排在一块的,是超越时空的画面。在这一点上,我想到了诺德曼说的一句话,即一本典型的图画书要有三个故事:一个是文字故事,一个是图画讲的故事,第三个故事是文图一起来讲的故事。而文图合起来讲的故事,实际上它作为一种具体形态是不存在的,这个故事要产生,需要读者进行建构,最后建构出来的那是第三个故事。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典型的需要读者来建构的图画书。
“下雨了!”他感觉到下雨了,这是很荒诞的东西对吧?时空交错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是常人很难有的一种想象,这是很好的一种创意。
在创意这方面,我觉得童嘉这位图画书作家也是相当不错的,她也是文图一个人来的。这次评奖中,《想要不一样》获得了优秀奖,她还有入围作品《我怎么没看见》、《图书馆的秘密》。我觉得“想要不一样”这个题目就对创意有要求,你想要不一样,那么作家在呈现的形式上如果不独特,“想要不一样”的意思就很难成立,大家就不认同你了。在这方面童嘉应该是做得比较出色的,比如说这几幅画,它说“可是久了也会累呀”、“这样就不可以吗”、“我只是想有创意”,这个是(我们外边有真正金属做的盔甲)“或者多爱自己一点点”,你看“多爱自己一点点”怎么用这种方式来表现,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有点幽默,但是很独特。图画书每一幅画,尤其是像这样的没有贯穿故事的作品,如果没有创意,就很难实现主题,也很难让读者来认同。
童嘉的入围作品《我怎么没看见》也有很好的创意。它讲一个叫嘉子的小姐去摩天大楼的瞭望台看风景,她特意选了一个人少的时间,怕的是电梯里很拥挤。电梯门开了,还好,里面只有一个小男孩。这个文字故事本身也很有创意,我给大家读一段:
一个小弟弟很有礼貌地说“阿姨早。”
(嘉子)“小弟弟早。你一个人来的吗?”
(小弟弟)“不是啦,我和小笠妹妹一起来的。”
(小笠)“阿姨早。”
(嘉子)“啊……小妹妹早。我刚刚怎么没有看见你,就你们两个吗?”
(小笠)“不是啦,还有小猪也来了。”
(小猪)“哼哼,小姐早。”
(嘉子)“啊……!小猪早。我刚刚怎么没看见你,是你们三个一起来的?”
(小猪)“不是啦,是阿嬷带我们来的啦。”
…………
就是这样,阿嬷、阿公、儿子、儿媳妇、南部的姐姐,甚至两只谈恋爱的鸵鸟,电梯里的人出现得愈来愈多。到了顶楼,嘉子小姐好不容易才挤出电梯,她问那一大家子人,“顶楼到了,你们不出来参观吗?”人家的回答是,“不用了,我们只是来坐坐看摩天大楼的电梯。” ——这是我们大家想不到的。
这幅图是嘉子小姐在瞭望台用望远镜在瞭望,她在看什么?她不是看风景来了吗?可是,最后一幅图给我们呈现的是楼下这一家子在转过楼角,她看的是这一家子人。她为什么要看这一家人,尤其是为什么最后一个画面作家用它来表现?我觉得,这是首尾有点呼应的一个故事,前面是嘉子小姐怕电梯拥挤,选了一个人最少的时间来了,来了之后见到这一个那一个,最后挤得满满的,一家子人来不是为了上瞭望台,就是为了那么挤挤地坐坐电梯。我觉得,这件事对嘉子小姐是有触动的,所以她才不去看风景,而是瞭望这一家人。我觉得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创意的。
还有一本书入围作品《图书馆的秘密》。这本书最大的创意是文字故事内容与画面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的错位,给读者造成一种神秘感,然后最后你会恍然大悟,在出人意料的结局里,你会去思考主题,使主题变得愈发让人震惊和耐人寻味。这是《图书馆的秘密》的封面,一个穿着红大衣的一个人抱着一摞书,这边她在窥探,到这边她这个头露出来了,这些都是很有趣的设计。第一幅画“在图书馆打工的第三天晚上,我一直听到奇怪的声音,图书馆早就关门了,这时候这里还会有谁呢?”我记得,今年一月份在台北,童嘉本人讲到她在作这幅画的时候画了这只手,这只手的出现其实就透露信息了。信息这里还有,比如,画框里面看书的为什么是只像猫的动物。故事讲,这些书怎么乱了,有些书不见了,就去追踪这个人,最后说“终于被我捉到了”。到这里大家才明白,其实叙述的声音并不是来自最初出现的这个穿红衣服的孩子。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怎么想的,我可是很长一段时间以为是她。这里面是有一个错位的,画面提供的信息和故事叙述的信息之间是有错位的,但是,与那个真正发出声音的人相关的图像在故事里面是愈来愈多,最后到出现“终于被我捉住了”,我们彻底知道,原来弄了半天,要捉的人恰恰是我们以为那个去捉人的穿红衣服的女孩子。这使人恍然大悟,也非常地出人意料。“你们人类不是早就不看书了吗,你来图书馆做什么?”“我”问。这是图书管理员。女孩说,“因为爷爷给了我一本书非常好看,我还想看第二本。”这时候管理员说“你能看吗?”女孩说“我认了些字,应该是能看。”管理员说,“那就带你去见馆长”。这时候,馆长说“图书馆里的书本来就是你们人类丢弃的,你要的书都在这里,慢慢看吧。”“图书馆的秘密共1964册,记载了图书馆被人类遗弃的历史。”原来是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故事对人是很有触动的,这一主题也是发人深思的。
朱自强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
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评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