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關於《一顆蓮子的生命旅程》
編輯手記
編按:
《一顆蓮子的生命旅程》是獲得第八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的作品,這本書以科普風格敘述文字與獨具特色的中國畫法相結合,呈現出別具一格的風貌和美感,受到了許多專業讀者和家庭讀者的喜愛。
書的文字作者陳瑩婷和圖畫作者花青在分享這本書的創作故事時,都特別提到了本書的編輯為成書出版給予了大量專業的幫助,付出了很多心血。
書獎組委會特別聯繫到了這本書的兩位編輯,從不同的角度來分享一部優秀原創作品如何從幕後走向台前的故事,分享圖書編輯們相似又不相似的心路歷程和工作生活,讓讀者多了解一本書中凝結的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價值。
關於《一顆蓮子的生命旅程》
—— 一篇遲到多年的編輯手記
作者:張麗捷
這是一篇遲到了好多年的編輯手記,謝謝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能給我這個機會來回憶這段精彩又磨人的創作過程。許多創作的技術細節可能已經模糊了,但回想起來時光總是會把最精華的東西凝成琥珀,這本繪本就是我全職編輯生涯凝結成的最珍貴的一塊琥珀。
目前我和家人住在倫敦,是個已經全職八年的繪本插畫家加兩歲半娃娃的媽媽了。英國很少看到盛放的蓮花池,只在皇家植物園(中譯名為邱園)看到一個專門的睡蓮園子。去年去新加坡遊玩,看到了觀音廟旁的一個水桶裡放著一捆蓮花,被斬斷成適合在瓶中插著供奉的高度,在人來人往的街邊默默地等著人買回去開一周不到就要丟到垃圾桶裡去。我當時在想,蓮花是應該在池子裡,至少在一個水缸裡長大,需要淤泥才行。雖然在水面上美得亭亭玉立,可很少有人知道蓮花和藕連在一起的樣子也好美──那是屬於植物本身完整樣貌的美,一種不被賦予任何人格特質或宗教性的美。
我們東方人對於植物總會有很多浪漫的的比喻以及詩性的呈現。例如我們最熟悉的詩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以及最朗朗上口的漢樂府詩《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我偏愛樂府詩句裡把蓮花池的景象原本描摹下來的意境。這不就是繪本的畫面嗎?有時間、地點、空間和角色,像一幅風景素描一般呈現出來。蓮花本身沒有被拔到多高的地步,沒有神也沒有佛——蓮花就是蓮花,魚生活在它的周圍罷了。
多年以後的今天,我非常慶幸當時在策劃這本繪本的時候就想做到的——我們要做的這本繪本不是用來對著臨摹的國畫畫冊,可能在敘事上也不夠有趣,只願能夠好好呈現出植物從種子到種子的生命過程:讓大家摒棄關於植物神性或食物屬性,達到「本自具足」就可以了。就像看邱園的植物圖譜一樣,看看蓮花水上、水中、泥土裡的形態。每個人也許會帶著自己的經驗和眼光去閱讀這本書,但蓮花就在那裡,也會穿越時間一直這麼輪迴著成長下去。一想到關於古代蓮子仍然能發芽這一點,就覺得人與自然相比確實有些微不足道。
選題原因
在這本書創作的初期,彼時後浪引進的著色本《秘密花園》可以說風靡一時,同時期原創繪本的創作熱潮也在興起。想想那時候,各種繪本研討會,線上閱讀群組也都非常熱鬧。科普類繪本題材豐富、容易切入,以其作為原創繪本選題,是非常適合的一大門類。後浪在一些非常出色的原創作者中篩選適合創作一套植物畫的作者,花青以她多年的學院派國畫基礎尤其在畫花這一塊的優勢成為了不二人選。蓮是中國畫呈現比較多的主題,一定也是花青所擅長的內容。我當時身為主業是編輯、副業是繪本作者的心態是:畫這本繪本的人一定得是對主題得心應手的畫家才行。
這本繪本一開始的故事板就是我來畫的,其實這也很契合當年的狀況。沒有藝術指導,也還沒故事,但畫家定了,主題大方向定了。我自己2014年畢業於劍橋藝術學院的繪本插畫系,本身就會做繪本故事板,那當然就我自己做了。我當時看遍了市面上關於植物畫的繪本,當時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從種子到種子」這個概念。在這個概念的引導下,我又上豆瓣、當當等網站上搜各種關於植物種子科普讀物的書,陳瑩婷的《磕--做一隻會吃的松鼠》一下就進入了我的視線。 ——科普繪本的作者必須有一定的科學學術素養,最好還有熱情做科普書這個事兒。得知她當時就職於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我心想:作者和畫家都在北京,這不是巧了!於是一場關於蓮的植物繪本的創作之旅就這麼開始了…
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座標軸
就像一個有著X軸和Y軸的座標系,這本繪本顯然在科學性和藝術性上要來回衡量。假如結果只是一條斜向上45°角的直線,那也未免太無聊了吧。於是我在一開始是希望了解雙方的優點和擅長的特色來掌握這個繪本的走向。不過由於當年對繪本的形式還是有固定的思考模式,因此有時候閱讀體驗方面確實是排在了後面。這也為之後的一系列分歧和改變埋下了伏筆。但如今這篇編輯手記我其實不想反思總結其中的推敲與艱難,這不是這篇文章我想表達的內容。回想起很多創作爭論的片段,如今只想說一句感謝。感謝每個人對於自己擅長部分的堅持,感謝浪花朵朵的耐心。
這本書原本定的名字是:《春花秋實》,名字就是故事:春天開的花秋天結下的果實,但後來論證了不符合科學性。荷花是盛夏開花,冬天由於蓮花乾枯,種子從蓮蓬的洞落到泥土裡,再在春天萌發出芽來。而《夏花冬果》好像聽起來有些尷尬。在反覆查閱資料,了解這種植物的同時,我對於最初一拍腦袋決定書名這事非常害臊。還是回到「種子的輪迴」這個概念裡來吧!
我還記得有一次看紀錄片,是關於螞蟻的生活圖譜,科學家把螞蟻的蟻穴建立在一個玻璃缸裡。就像在水族箱裡觀察一窩螞蟻的生長過程。假設把一粒蓮花的種子投入到一個大大的水缸,看著蓮子從種子再到花以及泥土裡生長的藕節生長的過程,這不就是這本繪本要呈現的內容嗎?可實際了解到:製作這樣一個模型本身除了造價高昂,還有一點就是蓮花的根和莖其實是朝著四面八方生長的,很難把這個對象縮小到一個缸裡去觀察。而挖出這個植物來畫本身也都只是片面的截取──這也就是這本繪本來可以做的理由:誰也沒同時見過一顆蓮子到蓮花到藕的生長的全貌啊!
真問題與假問題
要不要出現穿針引線的動物角色?如何讓一個正經的國風計畫變得更適合孩子閱讀?科普書的知識密度怎麼界定?一遍又一遍回答自己的問題:到底誰來看這本書?是買書的人嗎?是機構嗎?是為了確立有這麼一個專案而做這本書嗎?內耗很嚴重過。一連串的問題最一開始就被我自己提出來了,又一個個劃掉。有時候原創繪本的難在於還沒做就開始自我否定。但也必須經歷一些出版前的自我審視才能更精準地篩選出什麼是真問題,什麼是假問題。
舉例來說,真問題是這本繪本為什麼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穿針引線的動物角色,例如一隻小蜜蜂?因為不想這本繪本「萌化」:想保持植物圖譜的格調,不想打破觀察植物圖譜的閱讀感受。那什麼是假問題?假的問題就是科學性更重要還是藝術性更重要?那時以為這是真問題,現在經過時間的沉澱,再次翻閱一遍書本身,答案自然浮現:如果這本繪本「觀察一粒種子從種子再變成種子」這個故事敘事表達完整準確。科學性和藝術性孰輕孰重已經不重要了。
繼續做編輯還是繪本創作者
其實關於繪本創作的過程的記錄,我之前刪刪改改,還在尋找當年的故事板和資料。關於如何打磨一本繪本的過程,這些年也有太多文字說過、寫過。在這裡想藉此機會聊聊選擇不做繪本編輯後的感受。
在這本書接近出版的時候,我把第一版紙質手工書在打樣拿在手裡的時候直觀感覺還是文字量太大。中國畫的意境可能很難不被破壞。然後是一些細緻的故事表達方式問題。如果閉眼送審其實也很OK了。但我可能確實做不到這一點。於是我選擇了辭職。
沒錯,長久以來壓在心裡的一根琴弦好像就在這本書即將進入出版流程的時候就斷了。還記得單位必經之路的胡同里的驢肉火燒的味道,某一天早上我嚼著驢肉火燒在想:「做驢肉火燒可真幸福啊!」早上暖暖的陽光正好穿過對面的屋簷照在小小的檔口裡,調味、火候每天都能控製到幾乎一模一樣。啥叫得心應手?啥叫夢想的工作? ——做驢肉火燒安慰這條街的編輯被早高峰摧殘的心靈、能在一大早在自己的工作空間投入完成一件單純的事,好幸福。
我可能確實等不及進入出版流程之類的內容,甚至也不著急馬上開始自己的繪本項目,自己的名字最後沒有出現在這本繪本的策劃編輯上也坦然接受,因為我已經在觀察驢肉火燒老闆的時候悟了:我要過我本來應該去過的人生啦!無論如何這是真正的發自內心的選擇。
我想和所有人分享的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我選擇給自己停下來多點時間,像一粒蓮子種子一樣,並不著急破殼發芽。自然會給我答案。
我停了下來,把自己拋到了一個不太急的節奏裡。畫速寫、接點雜誌稿、然後慢慢開始一些有角色有對話的繪本故事專案。就像水面下的藕在生長,水面上的蓮花也在綻放。後來就有了浪花朵朵的互動翻翻立體書《口水滴答》《百寶箱》兩本的出現。創作的痛苦和樂趣透過這三本書我也體驗得淋漓盡致。環顧四周我也沒發現有哪個插畫家有緣分、運氣遇上過原創繪本這麼好的時代。
現在大量的原創繪本作者層出不窮,幾乎每個月都有問世的新書,但是我們真的需要做那麼多繪本嗎?樸素點來說,繪本的文化自信層面早就立住了,就像蔡皋老師的存在本身就像一棵樹一樣。我們不需要用太多的中國風來強調原創繪本之類的標題。這一點《一顆蓮子的生命旅程》最終呈現做到了我內心想達到的「本自具足」。
現在我在英國當全職插畫家,除了帶小孩之外,全身心都在創作上,偶爾懷念在胡同里坐班的編輯生活。在一個新的國家開始一切是難的,但是還好是在繼續做著喜歡且擅長的事,我感覺自己的面目越來越清晰——畫畫的人,做書的人,正在我的路上不緊不慢地生長。
謝謝多年前的這本繪本,就像一粒種子。
作者介紹
《一顆蓮子的生命旅程》策劃編輯,曾任繪本編輯(耕林童書館)、藝術圖書編輯(後浪)。
筆名柴柴,全職插畫家,現居倫敦。 2008-2012 復旦大學藝術設計系本科畢業,2012-2014 年英國劍橋藝術學院兒童插畫碩士畢業。
參與創立「立體書聯盟」立體書研究推廣組織,2018-2019年於《兒童文學·繪本》刊物上開設「柴眼看繪本」的繪本分享專欄。繪本《檸檬樹下我和你》獲得第一屆東方娃娃繪本獎「優秀獎」。
出版品包括:
2018年中國出版集團·中譯出版社「小火車·中文階梯閱讀」《我是誰? 》
2020年天天出版社繪本《臭臭的科學》;《一起來逛動物園》
2021年北師大出版社出版「讀懂孩子心理安撫橋樑書」《不愛說話的塔塔》;
2022年北師大出版社出版《神奇的人工智慧》
2022年浪花朵朵出版的立體繪本《口水滴答》、2023年出版立體繪本《百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