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2023年11月8日,第八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頒獎典禮在上海國際童書展場隆重舉行。 席間,參與本屆書獎評審的柯倩華女士、黃麗女士、姬炤華先生、董欣佳女士、談鳳霞女士和李坤珊女士在典禮現場展開了精彩的對談,就評審中作品的甄選標準、對作品的討論分析、對原創圖畫書創作的現狀、對華文原創作品向世界的推廣、對作品中本真的兒童觀的呈現和表達等為眾多創作者、出版社、兒童教育界人士、專業及非 專業的觀眾都關注的問題進行了發言,充分展現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評審委員會的專業、客觀、公正、敬業和真誠。
這期公號回顧是評審對談的下篇,要了解對談的全貌,可點擊以下鏈接
談鳳霞
首先祝賀獲獎的老師們,同時也要祝賀那些獲選入圍的創作者們,而且我在這裡還要感謝那些雖然沒有入圍,也沒有獲得獎項,但是依然在勤勤懇懇地為我們中國原創圖畫書事業 做著自己添磚加瓦的工作的創作者們。
每個評審都有自己的一個評選方向,我這裡主要就談一下這次評審中我自己比較看重的一個面向。 我覺得所有的圖畫書不管它是科學類的還是人文類、故事類的,都要有情思,因此我就想了這麼一個題目,就是「追求情思豐盈,意趣豐沛」。
上一屆是線上評審,因為疫情的原因看不到直接的版本。 在這裡我還要再次感謝豐子愷獎組委會柯老師、方老師和林老師,做出非常細緻周到、紛繁複雜的工作。
這次去香港的時候,我們一進賓館就看到了十五大紙箱的書,然後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一本一本甚至是挑燈夜戰在閱讀,因為真的有很多的驚喜。
整體印象就是作品真的非常多,同時也有一些讓人眼睛一亮,心頭一跳,甚至心頭狂跳,甚至眼睛一熱的一些作品。 我想剛才我們大獎得主柳壟沙老師在頒獎典禮上已經激動得講不出來了,我覺得激動得講不出來,有時是非常本真的一種狀態,因為我們對於我們所從事的一項事業 的這種愛,還有我們所付出的那些心血等等,真的很難用言語表達。
當我們看到如此繁多的作品的時候,要從中找出特別能夠打動人心的,其實不僅僅是打動可能還要撼動人心的,甚至可能還會改變人心的,而且可能還會改造我們生活,甚至 改造社會和改造世界的這樣的作品,那麼它到底在哪裡?
在評選的時候,我自己特別好奇和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繁多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真正開始走向了豐富、豐碩、豐潤、豐盈、豐沛,是不是通過這幾年的摸索、這幾年的 富有挑戰性的創造能夠走向一種新? 我在這裡加了幾個字:新穎、新奇甚至新銳,比較有力,同時也比較有挑戰性的一些作品,它是不是真的能夠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並且能夠極大的來促成、來 引領、來推進我們原創圖畫書的這種發展?
我們在評審的時候,一般來說其實不只是評審──包括創作者還有編輯,我想都會經歷這麼一個過程,首先我們會充分地去感知它,欣賞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作品 ,這個作品什麼樣;然後我們也會用求全式的思維或吹毛求疵式的思維,再去想這個作品本來可以做得怎麼樣,這個作品還可以做得怎麼樣。
我們常會講精益求精是每個創作者應該追求的目標,但是如何達到精益求精,其實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反向的思維,就是我們要去吹毛求疵,唯有透過吹毛求疵,我們才能夠真正達到精益求精。
無論是我們的創作者或編輯者,無論是哪一方,我們都要有這種完美心。 儘管我們說可能難以臻於完美,但是我們要存這麼一份完美心,而且要存有一份開放心。
開放在哪裡? 其中之一就是我們要善於去甚至是謙遜地去聽取來自各方的意見,尤其是也許我們也可以在出版之前去聽取一下小讀者們的意見。 就像義大利的兒童文學名家羅大里,他的作品在出版發表之前,他都會先把故事去讀給小孩子們聽,然後小孩子們如果有什麼意見,他可能再會適當的完善,所以我覺得 在我們吹毛求疵,朝向精益求精進取的途徑上,我們也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完善作品。
當我們在選上乘作品的時候,有時候也會很遺憾地說還是有那麼一點瑕疵,當然我們也會說瑕不掩瑜,但其實當我們在說瑕不掩瑜的時候,畢竟「瑕」還是存在的,所以如果 我們能夠在作品出版之前或有再版機會的話,我們還是要把那些瑕疵給盡可能地消除掉,讓它真正享有「珠圓玉潤」的美譽。
剛才老師們都談得非常好,從很多方面都談到了一些重要的問題,這裡我就選擇其中的一類就是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品,尤其是幼兒文學,或者說我們的圖畫書當中非常集中的 一個主題,一個題材,涉及到家庭,涉及到親情。
這次我們的入圍作品當中,我看了一下涉及到親情家庭題材的,有像我放在這上面的6個作品的封面都有關,然後還有一些作品它是沒有入圍,當然也就暫時沒有 機會獲獎,但是我覺得寫的、畫的也非常有特色,也抓到了一些比較新穎的題材或是使用了新穎的技法。
比如說像《爺爺的腦袋裡住著一條魚》,他講的是孩子們怎麼去幫助阿茲海默症的爺爺,主要表現的是親情,幫助還在其次。 還有一本《有怪獸》,是來自馬來西亞的一部雙語繪本,當時我看了我真的很心疼,因為這個作品當中他談到了家暴問題,它涉及到了非常新銳、比較有衝擊力的問題 ,這也是我們不能夠迴避的一些社會問題。 還有一本《咆哮的媽媽》,也非常特別,是一個媽媽跟一個孩子一起創作的,孩子的畫和媽媽寫的文字,他的敘事話語是媽媽跟孩子的對話,也非常獨特。
大家可能也會想問,為什麼你們在這麼多作品當中選擇了入圍的和佳作獎的同樣題材的那幾部作品,大家都會想到我們一定要往前走,就是往新的方向走,我們要推陳出新 。 可是怎麼個推陳出新? 我寫了四個字「幾度春秋」。 剛才我們聽張韻珊老師講《誰是魔法王》的創作花了5年時間,我知道很多作品可能都是幾度春秋的心血凝結而成的。
我還強調圖畫書創作裡頭的「度」,我又把它分到了下面的幾個「度」。 一個就是日常生活的敏感度,就像一位加拿大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所談的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可是為什麼有的小說能夠顯得那麼出色,非常重要的就是細節。 所以在圖畫書創作當中,我們也特別關注作者對於細節的這種抓取與表現,比如說《誰是魔法王》當中的水煮蛋,前後呼應式地出現了水煮蛋的細節也特別的動人。
第二個就是情感表達的克制度,很多時候大家都有很強烈的很濃鬱的情感要去表達,但是對於藝術來講,它不貴在以濃筆來寫濃情,而是以淡筆寫 濃情,可能更有藝術的美感和感染力。
第三就是熟悉到陌生的變形度,大家看張韻珊的《誰是魔法王》的封面和當中的一些畫面就可以看到,她能夠把日常生活進行適度的變形,充滿了想像力。
第四個就是要有別緻的敘事的話語角度,因為圖畫書它是用圖文共同來敘事的,所以敘事話語的角度的截取這種創新也非常之重要。
第五個就是切入現實的力度,我們的兒童文學並非僅僅是棉花糖,它有它的尖銳性,所以我們不能夠去迴避生活中存在著的陰暗或者殘酷。 這也是我特別希望能夠有所提倡和發展的。
最後總結一下,當我在看這些作品的時候,我們既注重親切感,又特別強調同理心,就是empathy。 還有一個這些作品它是具有挑戰性的,所以我說追求「情思豐盈,意趣豐沛」,讓人念想不盡。
李坤珊
這應該是我第四次擔任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的評委,我就從一個最關鍵的詞來談:兒童,因為我們選的是兒童圖畫書獎,如果所有的技巧圖文配合都很好,但它裡面沒有兒童的話,我們不會說它是兒童圖畫書。 說到兒童,我們的主角可能用的是豬、貓、狗、羊或人,但是它都代表了是兒童。
兒童,在我們人生四大成長階段裡面,它就是個非常特殊,而且是非常獨特的存在。 所以孩子怎麼看? 孩子怎麼想,孩子怎麼解釋這個世界,孩子怎麼去感受他所看到的景像或是生活,他應該是跟我們成人不一樣的。 所以換句話說兒童圖畫書裡沒有兒童,它不能構成兒童圖畫書,創作兒童圖畫書的是誰? 是我們每一個成人,我們在塑造「兒童」這個角色。
不管是貓、豬、狗、羊,它代表是兒童的時候,我們都會帶著兒童是誰? 兒童是什麼? 也就是形成了兒童觀。
我很幸運從第一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開始當評審,那時候的兒童觀有一大部分都是空瓶子,也就是說孩子他就是一個空瓶子,等著大人給他教化,給他知識,讓他學習。
可是到今天是我第四次評審,我這次在評審的時候就非常欣喜地發現,裡頭的兒童,被我們成人塑造的兒童有一大部分都不是空瓶子了,而是有他獨特的自己。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塑造的兒童就可以是真正地說這裡頭住著是兒童,我們來看兒童的時候,我們就會更感受到原來我們給孩子塑造了這本圖畫書,給 兒童看的圖畫書,我們讓我們的兒童看了之後,不僅讓他看見自己,也看到他未來的自己。
在這一屆的兒童觀裡面,當我們講兒童不是空瓶子,是環境一起來塑造成為他是誰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比較簡單的做法,也看到了比較精密的做法,更精細更精微的做法。 比如說《不一樣的1》這一頁,當我們要去塑造了解成人的老師,他怎麼樣去看待小孩,他並不是直接說教的,說我們要接納、我們要欣賞每個兒童,而是 在圖畫的每一個細節。 我們就看書中的成人老師,他等待,有耐心的等、後來沒耐心了就跑出去,後來探頭看一看學生做完了沒有,再後來看看他的手錶,後來就在學生後面,閉著眼睛一直等到睡著了。 所以我自己很喜歡它的描寫方式,是因為它不是直接說教我們要接納不同的兒童,而是藉著這個背景和他的成人所塑造的良好良善的關係,讓我們知道不一樣的兒童和 如何當一個能夠了解欣賞、接納、引導孩子的成年人。
在這個地方我就藉著這段引言說「童年裡永遠有那麼一刻,他打開了未來的門」,當我們的小讀者看到這樣的作品的時候,他看到了他自己是誰,他也看到了他良善的關係。
既然如此,我們再來看一看在這一屆圖畫書裡面,又跟我評審的前面三屆有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剛剛各位老師所說的,它出現了非常多的議題,出現了家暴 的議題,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議題,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人。
比如說《誰是魔法王》的老奶奶。 在好的兒童圖畫書裡,不只具有兒童觀點,而且具有良善的環境,我們也要帶領孩子去看不一樣的世界,還有不一樣的人,他們怎麼過日子的,他們在想什麼? 所以我還是引用了《不一樣的1》書中所有的小作者,這裡應該叫小作者──寫字的人。
我是一個幼稚園的老師,其實看到這一頁的時候,我心裡的眼淚馬上掉下來了,因為這本書裡面所寫的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是我們在習慣上所稱的,不是最乖 的孩子,不是最好的孩子。
你可以看到我們會常常給孩子貼標籤,有的很懶惰,有的慢吞吞的,有的磨娘精,有的喜歡愛表演,喜歡愛出風頭。 如果你仔細看看這裡邊每一隻動物,它代表了都是我們在班上的每一個不同形態的完整的生命,完整的小孩,只是他們不一樣,他們都不一樣。
所以在這一屆的圖畫書裡,我看到了更多的這樣的觀點:不僅帶孩子去看各種不同的其他的小孩,甚至是老師口中說的問題兒童,原來每一個都是這麼的完美 。 同時這些圖畫書裡也帶著我們的兒童去看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人,好像上面畫裡的老先生,他第一次騎腳踏車,他戴著頭盔,他在學怎麼樣去平衡, 還有《誰是魔法王》裡面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奶奶這麼細緻地帶我們兒童去見見跟他自己不一樣的成人,跟他不一樣的兒童,他們怎麼感受? 他們怎麼想?
在這過程裡,他打開了他的世界,他也打開了他的人生觀,也打開了他往後的格局,這是我的感言。 我想做個最後的總結:請各位創作者,如果你真的愛我們的兒童的話,你在創作的時候,請記住這句話,「愛從了解開始」,請了解我們的兒童。
柯倩華:
謝謝坤珊老師,我對於「理解」這兩個字現在變得很敏感,因為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是一個跨區域的獎,所以我們從評選一開始,包括我們做的活動其實都跨 了很多的區域,所以我們其實也是希望藉著這個平台,能夠讓所有華文世界的繪本工作者跟讀者能夠互相理解。 我常常想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翰斯坦貝克所說:「所有誠實的文學作品都是在試圖了解人類,因為理解帶來愛而不是恨,而寫作的基本意義是讓人們能夠互相的理解。」
所以我覺得不管是成人理解小孩,或是小孩理解成人,或是老師理解孩子,或是我們一起怎麼樣理解這些書,或是我們一起怎麼樣理解彼此,其實都跟這個主題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