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都市日報 – 豐子愷感動超越時空
- 星期五 六月 1, 2012
- Posted by: cloudpillar
- 分類: 媒體報導
都市日報 – 豐子愷感動超越時空
2012-06-01
(內容從網上下載,原文鏈結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187657)
文:陳曉蕾
圖:香港電台、資料圖片
「我不知道還有這座琴,看見時,稍稍振動了一下,除了心靈接觸,還可以接觸到他的手澤,想不到有這樣的緣分,我於願足矣。」小思老師很感觸,時光回到90年前。
五四運動新文化思潮風起雲湧,豐子愷那年正好畢業於浙江第一師範學校,遊學日本近一年後,1922年他來到杭州附近白馬湖旁的春暉中學。春暉中學在中國教育史上是有名的實驗學校:創辦人經亨頤希望所有聽到學校鐘聲的地方,沒有一個不識字的人,並嘗試讓學生自治、老師教學自主、改革學制使男女同學,登時吸引了大批人才。夏丏尊、朱自清……這些被邀請到大學任教的學者,卻相信教育要從小開始,紛紛來到這鄉村學校。
有次遇上學生聚賭,老師沒作出懲罰,反交由學生協治會處理,學生協治會都是學生,最終決定懲罰這些犯事學生寫大字和打掃學生宿舍衞生一個月,舍務主任匡互生認為學生犯錯因為自己監管不力,自罰一個月薪俸並每天和學生一起做勞務 — 匡互生可是革命先鋒,曾參加辛亥革命、五四運動,還燒過親日官員的家,這樣的人物也在春暉中學教數學,當訓育主任。
常畫鄉村生活
當時春暉中學有兩個最大的教室,就是美術教室和音樂教室,豐子愷是這兩個科目的教師。他教學生畫石膏頭像、讓學生互相做模特兒素描,為校歌《遊子吟》作曲……語文數學都重要,但藝術使生活豐富。蔡元培亦在春暉的演講中肯定春暉中學「美的教育」:「求美也和求知一樣,同是要事。」
豐子愷在白馬湖畔寫生作畫,有時音樂靈感來了,就用畫筆在白襯衫上畫五線譜。他最常畫的,是學校裏的孩童、鄉村的家居生活,每有新作,豐子愷也就會將其貼在他的家小楊柳屋的客廳牆壁上。有次豐子愷為朱自清的女兒畫了一幅漫畫肖像,朱自清愛不釋手,更放在散文集《背影》做插圖;夏丏尊翻譯的《愛的教育》也請來豐子愷畫封面和插圖。有一次,豐子愷把白馬湖邊朋友相聚後的心境畫下來,就是著名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朱自清馬上收錄在其主編的刊物《我們的七月》內,這是豐子愷正式公開發表的第一幅作品,接着《文學週報》也經常刊登他的畫,隨後豐子愷出版第一本漫畫集《子愷漫畫》。
「白馬湖是豐先生的『燃點』,這群文人一心如清,確立了豐先生對藝術和教育的追求。」小思老師說。
一九二四年,春暉中學出現分歧:有學生在早操時戴了一頂黑色紹興氈帽,體育老師勒令除去,學生不肯,校方堅持處分,匡互生力爭無效,憤而辭職,全體學生於是罷課,校方竟開除為首的28名學生並宣布提前放假,這激發起教師集體辭職,一眾學者文人先後離開。
子愷作品深入人心
及後,豐子愷和夏丏尊、匡互生等一起回到上海,成立「立達學園」,全校自治,不但沒有校長,學校還有農場,師生都一起種田,勞動也是一種教育。
可是學校人數畢竟少,怎樣可以面對更多年輕人?學者們於是轉而成立開明書店出版教科書:林語堂編寫的《開明英文讀本》和葉聖陶編寫的《開明國語讀本》,都由豐子愷畫插圖。兩本中學課本風行全國,幾乎所有學生,都看着豐子愷的畫長大。
「豐先生的教育,到後來不是教書,而是用作品深入人心。不但學生,連黃包車車夫、平民百姓都喜歡,就算到現在,一些香港人看了他的漫畫,也很感動。我覺得豐先生站在人類的真理立場創作,所以可以超越時空,他的畫,好寬、好大。」小思老師娓娓道來,完全沉醉在那些年,細想充滿理想的文人,如何用心把教育夢想活出來。
由香港電台與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聯合製作的電視特輯《有情眾生-豐子愷的漫畫世界》將於6月9日(星期六)晚上7時30分,於無綫電視翡翠台播映;港台網站tv.rthk.hk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