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知乎上有个问题:“我读了那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记不起来了,这样的阅读有什么意义?”
有位网友如此回答: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阅读自然是有意义的。阅读对于学生,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老师、家长的重视。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你想知道的就越多……
那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提升阅读兴趣,老师应该如何选择阅读材料呢?怎样在家中亲子阅读?怎样在班里开展班级共读?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做哪些事?
我们为您总结了关于阅读的33个真相。这些真相事关阅读的理论和实践,适合教师、家长以及关注阅读的所有人。
1,故事对于儿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阅读课堂上要特别注重故事的作用。故事给予过去的经验一个生命,故事使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令人难忘。人类的行为和思考通常是由人们彼此制造、记忆与分享的故事而组成的。故事是人类智能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因为故事决定了我们的思考及行为的模式。
2,儿童故事内容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共鸣。面对较长篇幅的儿童故事,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主动记录阅读进程,和小组同学分享阅读收获,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阅读任务。
3,表演倾向的阅读模式和阅读效果更有效: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师生间很少对话,但读故事之前先有一些讨论,故事读完之后,进行大量的讨论。读故事之前,老师通常先介绍那本书和老师自己对书的看法,以及选择该书的原因。故事之后的大量讨论通常是老师问问题,学生回想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有时讨论的重点是将故事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这种模式对学生的词汇发展是最有效的。
4,老师们不需要强迫自己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不时停下来与学生讨论。读故事之前与之后的讨论却可以使学生获益良多,尤其是故事后的讨论。
5,孩子听故事时,是否需要同时看着书?不全需要。通常班上没有足够的书可以让每位学生看一本。研究证明,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孩子特别有帮助。
6,每个爱好阅读的人都有他们比较欣赏的作家,我们一般可以从图书、报纸或杂志上得到一些作家的信息。引导、帮助学生查阅、了解、阅读更多关于作家的信息对于爱上阅读很有帮助。
7,和学生大量讨论精彩的书,而且这些书是适合他们阅读的。有些学生听故事时必须看着书,才能有较好的学习效果,给这些学生提供书,让他们可以一边听一遍看书。
8,老师要事先读过所选的书,可以对一些比较困难的词有所准备,并且决定当天以哪一个段落作为结束。
9,把作家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让她的故事活灵活现一样。到图书馆去查作者的背景资料,并且阅读书中的作者介绍。在朗读前或者朗读中,向孩子介绍作者的情况。让他们知道书是人写出来的,不是机器制造的。
10,在班级墙壁上,或者在家中卧室门后,挂一幅阅读表,让孩子知道自己读了哪些书。
11,在班级朗读时,提问必须放到朗读结束后。20个孩子同时向老师提问的话,这本书恐怕永远也读不完。
12,不要向孩子解释故事内容。故事只要有趣味即可,不必要有前因后果,但仍然有许多讨论的空间。听完故事后,乐于讨论的孩子最能增进语文能力。
13,教师与父母也要陪同阅读,以身作则。
14,不要求学生写读书报告,也不作任何分数记录。
15,印刷品中的生僻词,是口语中用到的生僻词的3到6倍。书面阅读可以成倍增加孩子的词汇量。
16,在教室里让学生爱上阅读的两大条件:教室里有足够的读书,老师陪同学生一起阅读。
17,不让规定令人排斥的方法,就是把规定变得美好而吸引人,使它成为一种乐趣——这时朗读便发挥作用了。
18,阅读对于增进阅读理解、写作风格、词汇、拼写以及语法等能力都有帮助,是增进语文能力非常重要的方法。
19,选择学生应掌握的一个主题或概念,收集与之相关的多种阅读材料,并成立阅读小组。阅读小组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材料,掌握要学的概念或技巧。这种以普遍性的主题或文学要素为轴心,而不是基于一本书进行教学的方法,可以兼顾班上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对阅读老师来说,这是差异化教学最简单的做法。
20,不要总是测试学生。当阅读不是为了欣赏一本完整的书,而是记忆大量的零散细节,这也会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一本书中,也无法随书中人物一起体验他们的旅程,而只会浮在故事的表面,留意可能出现在测试题中的那些细节。
21,汉语拼音主要有三个功能,其中一个就是帮助识字,主要是帮助正音。拼音还可以帮助学习普通话、帮助阅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小,他们借助拼音能够自主阅读文章,尤其是一些方言地区,拼音对于学习普通话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在入学教育前虽然认识了一些字,但对字义不一定理解,还需要借助拼音,利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拼音作用很多,应该要学习。
22,拼音的使用容易造成另外一个问题,比如,学生容易偷懒,很多字即使会认,也不愿意巩固记忆,而是借助拼音读字音。学生学习语文,要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是语言和汉字,而不是拼音。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非常清楚地定位了拼音与识字的关系,识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强调拼音作为辅助工具的价值。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获得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后,老师和家长在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时,是要尽早丢掉拼音这个“拐棍”的。
23,班级阅读时要让孩子有书读书,可以一人读一本,也可以两人读一本,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图书馆借书,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轮流阅读,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享受阅读的快乐。
24,学生自主选择,制定阅读计划。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先阅读,选择阅读同一个故事的学生组成一个阅读小组,制定阅读计划。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分享和交流,让阅读、分享与交流成为一种习惯。
25,在开始读书之前,教师可让学生先认识自己要读的那本书的基本信息。如:观察封面,看看书名、作者、插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翻开书,找到书的目录,了解目录在书中的位置,呈现的内容和作用。引导学生交流对目录的认识。
26,指导读目录的方法。让学生读一读,猜一猜每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并翻到相应的页码,看看哪些信息自己猜对了。然后全班分享交流:你最想读哪一个故事?为什么?你觉得目录有什么作用?教师可以帮学生总结目录的作用:让我们提前知道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会有哪些篇章,分别在哪一页。我们既可以按照目录的顺序从头看起,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先读,还可以在读完整本书后选择自己还想读一遍的重读。
27,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三种方式:
(1) 通过同学间推荐分享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来说说选择某个故事的原因,让学生互相推荐分享、形成读书分享的氛围。
(2) 通过朗读故事里的片段。可以利用声音节奏的变化,绘声绘色地读故事中的几个片段,借助故事中神奇的经历引发学生兴趣。也可以利用投影仪等设备呈现儿童故事的文字,使学生不仅可以听故事,还能自己读故事。学生能依靠听读,掌握字音,克服自主阅读的畏难情绪,从而喜欢自主阅读。
(3)通过问题引导 。儿童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和学生生活相联系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致。还可以将简单的阅读方法隐含在问题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方法来阅读。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问题引导,还可以根据书中的插图来进行阅读指导。
28,阅读过程中,为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根据阅读计划,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制作简单的读书记录卡。记录卡主要包括书名、作者、自己的疑问、印象深的内容、喜欢的语句,甚至也可以发挥想象画出书中的某些情节。具体记录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定,老师不要硬性规定。
29,在学生阅读完自主选择的第一个故事后,教师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交流一段时间以来的阅读收获、感受、遇到的问题等。
30,小组讨论。根据每个学生的读书记录卡,可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读完这个儿童故事的过程,引导学生看自己所有的记录卡,谈谈印象最深的内容,阅读时的疑问,遇到的阅读困难及克服的方法等。通过讨论,使学生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提高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31,完成一个阅读周期后,可以让学生重新选择故事组成新的阅读小组,保持读书的热情,在接下来的阅读活动中继续保持记录、交流和分享的习惯。可以一个小组共读一本书,可以各自读不同的书。在读完一本书后,再进行阅读交流,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多次阅读交流,教师和学生在持续的交流中相互了解阅读情况,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32,当全班同学完成阅读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次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总结回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阅读记录单,围绕书名、作者、主要人物、精彩片段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书中最有趣的部分,最想告诉别人的书中故事、最想演的某个角色等,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对如何读儿童故事有一个初步感受。
33,教师还可以推荐其他儿童故事:同系列、同主题、同作家的作品,都可以作为延伸阅读内容。
让孩子爱上阅读很简单:给他足够多可以选择的读物、陪他一起阅读。
这个暑假,阅读起来吧!
本文转载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号
本文参考资料:
《朗读手册》《阅读的力量》《书语者》《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