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罗伦·乔尔德:童书写作和阅读的魅力(The Magic of Writing and Reading for Children)
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第七届华文图画书论坛的主题演讲由国际知名插画家及作家、英国2017—2019年度儿童文学桂冠作家(Children’s Laureate)、格林纳威大奖得主罗伦·乔尔德女士(Lauren Child)担任主讲嘉宾。其作品包括“查理与罗拉系列”图画书、《我想养只宠物》和《小豆芽,就是我》等。她善于颠覆传统,把传统父母头痛的教养问题,通过孩子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有趣的互动对答,让家常琐事变得极其丰富多彩。而她独特的插画形式——将手绘和实物照片等拼贴在一起,更是开启了绘本创作丰富多元的新形式。她的作品结合了她对童年的迷恋,并开创出她在设计和绘画上的天分。罗伦·乔尔德把阅读当成是一件动力活动,文图配置以繁复拼贴为主,把以往位于一尊的文字排印降级,由于许多打破传统的做书手法,她探索出了更多阅读的可能性。
在大会演讲之初,罗伦·乔尔德表示,此次论坛的主题“童年无限”是对童书魅力的一种恰切表达。阅读优秀的图画书,可以发现新颖、深邃的思想和蕴藏在图画书中的巨大能量。而中国举办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无疑是对某种“天才”创造的支持和表扬。中国的图画书创作人才队伍正变得越来越庞大,与此同时,在全世界范围内,类似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评奖活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后,罗伦·乔尔德结合自己20多年的童书创作经历展开了生动分享。起初,她的创作并没有设立目标接受群体,所有创作均从她自己的内心出发,即先和自己进行交流,再和读者展开交流——读者在作品中去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她创作中的意象和形象具体而微小,且均来自日常生活。而她的一部分童书创作亦涉及痛苦、艰难的议题,如独生子与二胎家庭等。当提及她的创作成长历程时,她透露,其父是美术老师,会经常带她去参观各种美术展览、欣赏各种风格的美术作品,因此她在宝贵的童年时期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她发现,很多艺术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如颜色、光线、气氛等。例如20世纪亨利·马蒂斯的作品善用光线,常常能通过光线传递出阵阵暖意。此外,乔尔德很愿意动手,如制作“玩偶之家”,这个打造微缩世界的过程教会她如何做设计、如何插画、如何讲故事等。而怎样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声音也是她时常思考的问题之一。字号大小变化或许是一个有效途径。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而言,他们还不具备阅读文字的能力,却可以通过形状和色彩等信息来了解和触摸故事。她认为,相较于文字,在某种意义上,图画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因为它可以让世界上不同的人展开交流。并且,图画能够表述和承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如广告、销售、生活、情感等。而后乔尔德还列举了昆汀·布莱克和约翰·伯宁罕的案例,来佐证她的观点。
在演讲尾声,乔尔德对本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奖作品进行了一一点评。她认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虽是对成人小说的改编,但作者能够从儿童的视角来理解成人作家表达的大思想,所用的媒材却如此不落窠臼。而《一起去动物园》是一部非常打动人的作品,它所传递的主题有相当的难度和深度,在英国,创作者也都会尽量避免这样的话题,而她却被这个故事结尾模糊的感觉打动,认为这一收束非常有力量。《同一个月亮》无疑是独特的,它将会在英国翻译出版——对儿童读者来说,在别人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也非常重要。《车票去哪里了》则充满欢乐,开启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旅程。而获得首奖的《外婆家的马》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启发——通过图画书表现祖孙之间的生命联结。在当下,她感到我们对于这样主题的表达远远不够,而祖孙两代人如何走到一起、如何用快乐的形式去表达这种关系,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思考的话题。事实上,英国十分需要更多优秀的华文原创图画书作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对于如何保持孩子对绘画喜爱的问题,乔尔德透露,家长要试着和孩子一起参与,成为孩子绘画过程的一部分,同时可积极尝试简单丰富的表现手法或传统的画法,就像《玛丽波平斯阿姨》。当听者问及其读者视角是否参与了她的创作、影响了她图画书背后的思想观念时,乔尔德表示,在阅读华文图画书的过程中,她发现很多故事可以被反复阅读,过程中获得了颇多灵感与启示。2012年她在构思创作《好孩子》时,便最后决定用孩子和成人一起对话的形式来进行结局设计。因为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时常去观察和思考创作之外的事情——任何的事情都是相互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