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楊志成+周翔+張寧:優秀圖畫書創作者三人談(第二回)
- 星期四 一月 9, 2020
- Posted by: cloudpillar
- 分類: 書獎動態
上回書說到……
阿甲老師對於楊志成先生迄今為止近百本圖畫書的總結與歸納;以及楊志成先生對於自己的創作經歷與創作經驗的再現和分享。
接下來,老中青三代圖畫書創作者,
在自己的創作經歷中,
分別遇到了哪些問題?
他們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楊志成:大師遇到的小問題
阿甲:其實還有一點,我可不可以利用主持人問一個問題啊,我們剛才看到這些畫面實際上是沒有框的,對吧?原畫是沒有框的,後來為什麼會想到要用屏風的方式來呈現,後來《狼婆婆》也用了這種方式,這個我其實蠻好奇的。
楊志成:《狼婆婆》是後來的89年畫的,這個是81年,所以中間是8年。 《狼婆婆》是後來用《葉限》的方法去做,《狼婆婆》其實是許多畫以前的後輩,他們是有了關係以後,《狼婆婆》生長出來的,就是從那裡面生長出來的。 《葉限》可能是第一部是用紅線做框子。
楊志成:這個不同的地方就是把那個畫放在框子裡邊,你還記得剛剛看那個皇帝公主那個,那是我第一次用一條線從左下一直到右上,畫那本書,就是那一條線特別特別的難,實際做書的人知道,如果是一個斜線的話,印書(跨頁)一張紙,是兩張紙對折起來的。所以那條線如果接上是很運氣的事情,不接上就是毛病。
所以這個斜線是一個特別的毛病,後來就沒有畫斜線的了,學乖了,做一次,做壞了以後就不用了。
可是每本書總是有這個東西,你如果畫什麼東西都會,你看到這裡邊(中縫)看不見,有時候字都在這裡邊了,這是你畫畫的人不知道,你畫一篇畫就不知道中間是毛病,要印書就是中間是最(容易出)毛病的,所以重要的東西都不放在中間。這是畫壞了以後學的,那麼,這一條,這兩條線好像你看窗戶外,你看外邊的牆,阻礙的地方你就看不到了,你就看到外邊就去了。所以做這兩個窗,你看這個的時候就不注意這條線,不注意就是你看這個地方,看出去就看出去,有了這個反而是阻礙你看,這就是我開始用框子的原因。
周翔老師:童年的真姿
“我們的創作往往就是無形中有一個紙枷鎖,如何把它撕破,我覺得需要童年的勇氣來把它做掉。”
謝謝,感謝能讓我來跟大家相聚。剛才聽了楊老師的講座,其實還是很感動,我覺得他那種樸實,那種在學習的這樣一種精神其實是會激勵我往前走。他剛剛從深圳回來,回來以後余麗瓊他們在深圳做了一個講座,後來余麗瓊回來跟我講,說是這個楊老師不得了,三次得凱迪克獎,我當時想:啊,這得多少錢啊!我一直認為是凱迪拉克的東西(笑)。所以我這一次終於去翻了一下凱迪克獎,我覺得真的了不起,這樣一個大師能夠給我們這樣來講座,高山仰止,覺得也是非常榮幸。
所以我今天下午就是我來跟大家報告一下,我做圖畫書以及對童年這個童心的一個理解。我來介紹一下自己,其實我是一個編輯,真正做圖畫書其實我是業餘時間,我是東方娃娃的編輯,是專門做期刊的,我20年就一直在做期刊,所以在這個編輯經驗上我可能有一點點;而在圖畫書上,其實我倒是一個初學者,因為到目前來講,阿甲老師給我這麼高的榮譽我其實蠻汗顏,我也就是出了兩三本書,一個《荷花鎮的早市》、《一園青菜成了精》,還有個《耗子大爺在家嗎》,下面可能會再作一些書,這是我的一個個人的歷程。
其實跟剛才楊老師比較的話,我的個人成長其實是一個壞孩子,從小調皮搗蛋,我媽媽曾經覺得我這樣的成績,可能長大之後她覺得一定是沒出息的人。我們家對我是最失望的一個孩子,到現在我常常做夢還夢到考試考不及格,一看馬上要過年了,如果是過年的時候對我來說是一個災難,因為我要拿到這個成績單回去的時候,心情緊張啊,常常做惡夢,這個就是我的童年生活,一直就這樣子過來。好不容易能夠做童書,這個很好。
所以我自己覺得,正兒八經做童書的時候,我覺得還是蠻累的,就是我要裝的很正經,包括畫《荷花鎮的早市》,還要畫很多的正兒八經的稿子,包括畫最近出的是《毛毛,回家嘍》,跟余麗瓊合作的……我覺得我的性格里應該是做《耗子大爺》,還有《一園青菜成了精》啊,還有那些調皮搗蛋、打打鬧鬧那種好玩的書,我覺得那種可能是我的性格。看看就是能不能遇到這樣的好的本子能夠來做,把我的那個“渣男”氣息全部表現出來。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次演講,他們要給我的一個題目就是說需要突破自己創作的枷鎖,我感覺好像有點做檢討,怎麼突破。因為我記得看到哪個電影,好像是陳凱歌的還是哪個電影,有一個形容就是紙枷鎖,就是說過去囚犯犯罪不是用木頭,是用一個紙枷鎖,你其實一針就可以破壞掉了,但是呢,往往可能他就不敢,始終這個紙枷鎖就把他困在這裡,我覺得我們的人生,或者我們的教育,或者我們的整個過程,我們的創作往往就是無形中有一個紙枷鎖,如何把它撕破,我覺得需要童年的勇氣來把它做掉。
這個其實我想給大家看的是一個孩子的作品,看到會給大家有所啟發。第一個,我覺得我們現在在創作反思自己,既然是做檢討,就要把這個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
第一個,我覺得童心是有無邊的想像力,孩子來畫這個東西,或者來做書,他們的想像力是無邊的,不會被成人控制在一個觀念。因為我們的成人往往就像金魚,在那個水缸裡面不斷的在撞水壁,感覺那個是水一樣的。孩子不管的,孩子他就是天馬行空的來去做,做他任何想要做的事情。大家可以從很多繪本里面都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情景。
第二個,我覺得童心,孩子就是真心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不會被別人束縛,他就是自己的盤古,在那燃燒,你看不看反正我就在那燃燒。而且孩子很多的作品都是無心之作,他不會像我們今天我們要去得個什麼獎,我明天要給出版社要做一個什麼,或者是這一個作品出去要多少錢,而且就是說出版社的編輯會怎麼樣,他才不管的,他就是說自己,按照自己的意願,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來畫他所要做的書,這個是孩子最大的特點。
第三個,我覺得童心的視角,他其實是細微之處見美好,平淡中間見真知,就是他不會去“作”,我們一弄圖畫書就是中國原創要走向世界,對吧?然後一會兒就是要,都是一些大題材,然後就是很多大題材,我們的小說也是。但是孩子他其實都是從細小的地方入手,就是生活中,他所看到,他們觀察的別有用心,他的觀察都很微妙,其實這些和很多大作家,大畫家都是相通的。你比如講汪曾祺的小說,比如阿成的小說,都是從這些小的地方進去的,你把普洛斯特的東西,他描寫的東西都不是高高的,但是你就覺得從生活中他有很多的美感,我覺得童年也是這樣子的東西。所以這個呢,實際上我講的第一點就是童心。
(圖片來自小涼帽官網)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作品,這個是一個剛剛獲獎的小涼帽獲得首獎的一個兒童作品,我特別喜歡,大家就看到一個孩子在做的圖畫書,雖然不全,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我爸爸的頭髮,不像有些爸爸那樣捲卷的;我的爸爸的頭髮不像有些爸爸那樣高高的;我的爸爸的頭髮也不像有些爸爸那樣長長的;我爸爸是光頭,他夏天的時候必須戴帽子,不然的話頭會被曬的很痛,冬天也必須戴帽子,不然的話頭會被凍的通紅,洗澡的時候也不用乾頭髮,直接衝就行了,擦的時候也不費勁,睡覺的時候要用保暖的枕頭,不然他會感冒。
好,他因為後面的故事還沒有做全,但是我看到非常好玩的一個童年的故事,這個就是孩子的特點,他看到他爸爸的共情點。這個故事裡面他用很簡潔很動人的手法表達了他對父親的愛,然後他用最簡潔的方法來畫了他的父親,我覺得這個是我做不到的,所以我覺得我佩服的不得了。而且在小涼帽評獎的時候全體評委都給他是全票。唐亞明老師看到那個本子之後,他說我能不能跟這個孩子聯繫,我要出版。他那個我覺得真的是好編輯,一看到好稿子大家都想這種。所以這個就是我覺得這是符合我剛才講的童心的微妙,其實做書就是從這種微妙的地方來做,這個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點。
第二個就是說,我覺得做童書需要回到自己的內心,尋找到自己,跨進內心,才能找到童年的真姿,而避免成人的童事。童就是兒童的童,事故的事。因為我們現在做童書就是童事而不是童心,這一點我覺得是大家要記住。聖經裡面講: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樣子,斷不得進天國。其實在童書裡何不是這樣子呢,你如果不變成兒童,你怎麼去做童書,就給兒童看的書。對吧?當然你可能也有很多個人的,有很多經驗也可以分享,但是真正好的童書你一定要變成兒童,但是這個兒童並不是裝天真,兒童也有很多少年老成,還有很多的成人其實也是充滿童心的。這個童心其實很多的東西,我覺得如何去做,他一定是變得說是無心之作,無心去追求很多的東西,他才能做到接近兒童的狀態,這個也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那麼童思的成人,他永遠跨不過那條兒童的楚界漢河,因為你老是站在成人的立場上去做書,你不勇敢的跨過那條河的話,那麼你做出來的童書孩子其實一眼就能看出來你是裝的。所以做童書我覺得最大的訣竅就是不裝,回到你的本來面貌去做。
我這裡多年也是在努力的來做這樣的事情和探討,我今天所講的不是對在座的,而是對我自己,就是說不裝不裝不裝,但是有的時候不知不覺的又裝起來。就像我早晨跟三媽在講的,比如講在澡堂子裡唱歌,唱的自己覺得人家覺得你嗓子真好,唱的好,然後最後你到外面去講,穿個西裝,覺得裝腔作勢。所以這個是蠻難弄的,就是你如何跨過這個東西其實是一條界河,就是說你要回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去把一個故事講好。
其實我現在在做編輯的時候,我接受來稿的時候第一是消滅文藝系,就是文藝青年給我的我能夠看得到,文藝青年投的稿那個很意外我覺得。所以我覺得無論是畫還是文稿,我覺得第一就是要消滅他的文藝性,我說你好好,老老實實的把自己平時生活裡面你能講到的東西老老實實地說出來,我們來做。我自己現在做出也是盡量這樣去做。我常常遇到好的,如果是我在裝的時候,我希望一些編輯猛的扇我一下,我曉得我在裝了,這個時候我要不斷的提醒自己。
第三個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我其實現在要來做圖畫書或者做一個編輯,我覺得應該是當一個觀察者,可以將生活的美好反射出去,這個其實是做書的最重要的一個基礎。其次,我覺得要讓美來改變人的精神面貌,因為我覺得很多人在欣賞很多的畫,買很多的圖畫書,但是你買了和收藏了,你不用到生活裡去,就是個守財奴,而且你不知道怎麼去用,比如講你家裡面選的盤子很難看,你家裡穿的衣服很難看,你家裡的擺設很難看,說明你對美根本沒有一點什麼作用,對吧?審美對你無關。其實無論學設計,無論去畫畫,應該就是把美的東西運用到生活裡面去,運用到生活裡去,你才能塑造一個藝術或者是給孩子很好的養分,這個是我多年的體會。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我覺得就是在畫畫的時候,我們要學會一種用藝術畫的方式,不要用豪言壯語,也沒有必要鋒芒畢露的心態來做,就是故意做作的這樣的東西。其實無論是誰,包括剛才看到楊老師的作品,還有很多很多很好的作品,那麼一部作品我覺得就是像一抹陽光,一朵小花,或者像什麼地方的小溪,是吧?它平凡而能見到它事物的本來面目,我們的生活不就是這樣子嗎?對不對,生活就是平平淡淡,我們大家美好的享受,這個實際上就是我做書,或者就是我現在生活的一個目的。
所以我覺得就是說很多的畫,還是要回到生活裡去,你去體驗,然後你努力的把它反射出來,這個是我們要去做的一些事情。
張寧:在創作中認識自己
“我覺得圖畫書其實提供了這樣一個可能,就是說對於孩子來說,你可以通過圖畫書來了解世界,那麼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可能我們是通過圖畫書來回看一個童年。”
謝謝大家,大家下午好,其實我聽完剛才兩位老師講的,我覺得我好像沒什麼可講的了。我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其實我是學化學工程的,我們一家四口都是學化學工程的,然後所以後來上學的時候,也是上學的時候學了這個,等到畢業了以後我就在中石化的一個設計院,然後去做了工程設計。所以我真的是個工程師。後來因為我從小喜歡畫畫,所以我找到了一個自己特別喜歡的一個出版社,是漢聲雜誌社,它其實做的是民間美術方面的工作,我當時是做美編,我也特別感謝我的老師,就是黃永松先生對我的培養,把我領入到了這麼一個非常絢爛多彩又豐富的民間美術殿堂。
因為漢聲經常會有一些老師,客人來訪,然後我們老師有時候會介紹我,他說這是我們這編輯裡面的科學家、化學家。後來我生小孩就離開漢聲,然後機緣巧合就做了圖畫書,大家可能也看得出來,我那兩本圖畫書基本上是布藝圖畫書,編輯如果是催別的畫家稿子的時候,可能會說你畫了幾張了?畫完了沒有?但是我的編輯就會問我,他說你縫了幾張了?你縫完了沒有?很長時間我自己覺得好像裁縫一樣。
就這兩本書,我今天想講的題目——《在創作中認識自己》,為什麼用這個題目呢?我覺得其實可能各位都是這樣,小時候會有很多理想,想當老師,想當科學家,想當飛行員,宇航員,各種各樣的想法,但是等到慢慢長大了以後這個理想就可能變成幾個或者變成一個了。我生完小孩,有一次他問我——他當時在上小學——他說你的理想是什麼?然後我一下子就蒙了,我想了想,我發現除了希望這個社會的大環境能好一點之外,我好像就沒有理想了。於是就覺得很鬱悶,我怎麼從一個那麼多理想的人變成了,幾個理想的人最後變成了一個沒理想的人呢?就覺得真的是很鬱悶,我覺得對孩子也是一個打擊。
但是後來想一想,我覺得可能一個人認識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可能是我後半生在努力的一個方向。我覺得希望能夠像楊老師那麼大歲數,或者像孔子說的70歲的時候能夠做到隨心所欲。
我先給大家看一下我們家的一個相冊,講一下圖畫書把我和久違的童年銜接,我其實除了縫東西,我挺喜歡做東西——我手工還可以,我做的一個相冊打開來是這樣一個橫的。我最早做的時候其實是為了貼我們家的一些老照片,我很懷念我小時候的童年,尤其在平房裡的那個日子,我們家那個院子是什麼樣,兩間屋子裡擺的是什麼東西,菜地在哪,雞圈在哪,還有一個地窖,還有一個廚房,我記得特別清楚,我媽都記不了那麼清楚。
但是為什麼那麼喜歡呢,那麼懷念這個童年?我想童年對每個人可能都是這樣的。後來慢慢的就開始貼呀貼呀,我的孩子就出生了,我真的又遇到一個童年。那時也剛好在做《烏龜一家去看海》那本書,我發現孩子那麼小。然後這張左下角這張照片是我以前的一張照片,這麼一張照片可能大家看不清楚,如果要是拿到實物就會發現這個照片上全是皺褶,右邊那個胖魚,那個小刺豚其實是可以翻開的一頁,裡面是我畫的一個小畫。然後那個畫畫的是一排小朋友,坐成一排,然後眼睛都看向一個方向。
這個是怎麼回事呢?是因為我們家孩子在三歲半上幼兒園的時候,當時老師就覺得小朋友當時在幼兒園可能心裡會特別想家,所以就讓家長給拿一張照片,想家的時候你就看看家里人的照片可能就會好一點。一個月以後我再拿到這個照片就是這個樣子,我每天接他的時候,我們家孩子就是跟小朋友坐成一排排,然後他特別緊張,就看向門口的方向,手裡緊緊攥著這張照片,攥了一個月,最後那張照片全是皺褶,我想每一道皺褶都是我們家孩子在那個時期對我的一個思念,對家的一個思念。
……
他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平時他就會寫一個小紙條,然後給我,到現在也是,可能沒有那麼頻繁了,現在會疊信封了,然後裡面再插一個小紙條。然後我就慢慢把這些小紙條給他收起來,然後放起來,隔一陣給它貼出來。像經常會寫就是我愛你媽媽,然後生病的時候他說“媽媽你好點了嗎?”有一次給我準備了早餐,他說“送你早餐媽媽”,然後還經常有一些錯字。所以我覺得,因為我的孩子,所以我跟另外一個童年相遇,感受到了這個童年。
我後來也想,為什麼大家都會更願意去懷念這個童年,想來想去我覺得可能是一種,我們在小的時候有一種對世界的陌生,而產生的一種違和感,就是那個時候可能我們的敏感度要遠比現在要高,我們的感覺異常的敏銳,可能我們懷念的是那樣一種東西。我覺得圖畫書其實提供了這樣一個可能,就是說對於孩子來說,你可以通過圖畫書來了解世界,那麼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可能我們是通過圖畫書來回看一個童年。
今天咱們這個題目就是要去談怎麼去擺脫束縛,其實我覺得我特別沒有這個資格吧,因為我其實就做了兩本書,而且也像剛才說的,我可能之前是個工程師,然後又變成一個美編,後來又做圖畫書,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我還是一個手藝人。所以就這種擺來擺去的這種位置,我覺得我自己本身沒有感受到特別多的限制。我剛才聽楊先生的演講我也有這種感覺,有可能他之前的經歷讓他更加沒有這種束縛,我想可能有這個原因在這裡。
那麼我還是挺認真的哈,準備了一下藝術史,其實我覺得藝術本身就是在一直在抗拒束縛,我們從最早的藝術就是古埃及的藝術那個浮雕,對人體的表現它一直延續了幾千年,從大概我們三皇五帝的時期到古羅馬的時期,那麼他的造型藝術,尤其是人體他基本上扭轉了兩次造型藝術,中間幾乎沒有變化,後來他也深刻地影響了古希臘的藝術,那麼到了文藝復興的時候,這中間這幅就是馬薩喬很著名的一幅畫,因為他是第一個用焦點透視來畫畫的人。
那藝術自從走向了文藝復興的焦點透視的這一條路就開始繁星閃爍,就開始絢爛多彩了。但是到了後面,到了十九世紀吧差不多,大家開始覺得那我們再怎麼畫我們也畫不過拉斐爾,畫不過達芬奇,而且以前有一個藝術史的一個學者,(11:48人名)他曾經說過,他說其實我們的藝術一直,從藝術的發展其實不是一個進化史,而是一個觀念的一個變化史。那麼到了十九世紀可能人的觀念那種變化,慢慢出現了印象派,然後有了像梵高、蒙特的表現主義、馬蒂斯野獸派,然後這個是叫北大的畢加索的畫,他們那個時期畫的抽象派。然後直到近代藝術很重要的一個人物杜尚,他用一個成品,一個小電池來改變了一個我們對藝術的一個觀念。那麼藝術一直在尋找這麼一個擺脫束縛,一旦誰把它規定在某一個派裡面,它一定不要束縛著,它一定要解鎖出來,一定要讓它自己變的自由。
……
那麼烏龜(《烏龜一家去看海》)選了三個內頁,它是一個拼貼的形式,其實和紙張就很類似,我們經常用紙來拼貼,用其它的材料拼貼,我可能更喜歡布的那種質感,而且我也喜歡縫的那個過程,那個細密的針腳可以增強這種質感。
但是做這個“烏龜”這本書,一開始做到一半的時候我就開始特別想用一種版畫的形式去表現,我也做了一些封面,很多類似版畫類型的封面。但後來出版社覺得和那個還是不搭,還是用了左上角的這個封面,但是我覺得他們的選擇也是正確的,但是這個的確是我的一個嘗試,在烏龜的時候就嘗試其它樣子。實際上在烏龜內文裡面也有這樣的版畫形式,這個是來源於尼泊爾的一個民間版畫。
等到真的做小豬(《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這本書的時候,小豬實際上在烏龜的後半期已經開始做了,然後我就很直覺的覺得我這本書應該用這種類似版畫的方式,因為它的這本書沒有過多的細節,版畫的類型就是有一個很明確的一個輪廓線,但是不強調細節,所以就用了這樣的一種方式。
然後我也是做了好多練習,比如說一開始做了好多,我知道也不一定會用,就做了好多。然後這個書我當時在邊上縫了一下線,我覺得增加細節也挺好的。最早的新頁是這樣子的,夾書當時也是這樣的,後來在成書的時候就增添了一些細節。
這幾個內頁也是,尤其是這個小豬和村長對質的這個畫面,當時做完了以後,沒有這些線的時候,我總覺得缺點什麼,後來覺得是缺少那種緊張的感覺,然後就用了兩種顏色的線,分別代表兩方的勢力,然後他起的這種衝突。當時那個出版社的唐琳還問我,他說你縫的這個是什麼,是水嗎?我說不是,這個是氣場。後來有一個朋友問過我,他說你幅畫是不是受蒙克的吶喊那幅畫的影響啊?然後我說其實還真沒有,但是呢,我縫完了以後,把線縫上去了以後我突然覺得我也想到了蒙克的那幅吶喊,所以他有那種感覺以後我真的很高興。
……
人生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最早來自童年的一個認識。還有一個是由差異性來反觀自己,因為我們家孩子和我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個性,從長相到性格,他喜歡動我喜歡安靜,然後他喜歡踢足球我喜歡縫東西,他喜歡什麼金魚啊恐龍這種東西,我從來不覺得,以前都不覺得這些東西好看。但是後來慢慢的我進一步跟他學習,一起學習,我覺得我是經歷了另一個成長過程。
……
最後呢,我想給大家念一下,這個是豐子愷獎在上海的一個小學裡展出,然後有很多插畫,可能由於孩子多吧,它就把每一本圖畫書都放在那,孩子不能看,就是你只能遠遠地看那個封面然後看看插畫。但是呢,我們知道小學都要寫感想是吧,所以這個孩子他寫了這麼一段話,給大家念一點。他說:“由於不能翻開這些書來看,所以我就看了封面的標題,猜了猜故事裡會講些什麼,我最喜歡的作者張寧她畫的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大致內容可能是一隻小豬被別人嘲笑它膽小,想要一個人獨自去旅行,於是,它整理好行李準備在各種地方拍不同的東西,告訴別人它一點也不膽小,它還去了珠穆朗瑪峰,最後別人再也不敢去講它了。”
我覺得特別可愛,而且眼前我就有一幅畫面,我覺得這是一個小男孩寫的,他肯定站在那看著那個封面自己腦子裡盤算——我怎麼寫這個感想,我覺得這個書裡究竟寫的是什麼。所以最後就給大家體會一下一個孩子的聲音,謝謝大家。
文字:寧宇整理
圖片來源:蒲蒲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