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杨志成+周翔+张宁:优秀图画书创作者三人谈(第二回)
- 星期四 一月 9, 2020
- Posted by: cloudpillar
- 分类: 书奖动态
上回书说到……
阿甲老师对于杨志成先生迄今为止近百本图画书的总结与归纳;以及杨志成先生对于自己的创作经历与创作经验的再现和分享。
接下来,老中青三代图画书创作者,
在自己的创作经历中,
分别遇到了哪些问题?
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杨志成:大师遇到的小问题
阿甲:其实还有一点,我可不可以利用主持人问一个问题啊,我们刚才看到这些画面实际上是没有框的,对吧?原画是没有框的,后来为什么会想到要用屏风的方式来呈现,后来《狼婆婆》也用了这种方式,这个我其实蛮好奇的。
杨志成:《狼婆婆》是后来的89年画的,这个是81年,所以中间是8年。《狼婆婆》是后来用《叶限》的方法去做,《狼婆婆》其实是许多画以前的后辈,他们是有了关系以后,《狼婆婆》生长出来的,就是从那里面生长出来的。《叶限》可能是第一部是用红线做框子。
杨志成:这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把那个画放在框子里边,你还记得刚刚看那个皇帝公主那个,那是我第一次用一条线从左下一直到右上,画那本书,就是那一条线特别特别的难,实际做书的人知道,如果是一个斜线的话,印书(跨页)一张纸,是两张纸对折起来的。所以那条线如果接上是很运气的事情,不接上就是毛病。
所以这个斜线是一个特别的毛病,后来就没有画斜线的了,学乖了,做一次,做坏了以后就不用了。
可是每本书总是有这个东西,你如果画什么东西都会,你看到这里边(中缝)看不见,有时候字都在这里边了,这是你画画的人不知道,你画一篇画就不知道中间是毛病,要印书就是中间是最(容易出)毛病的,所以重要的东西都不放在中间。这是画坏了以后学的,那么,这一条,这两条线好像你看窗户外,你看外边的墙,阻碍的地方你就看不到了,你就看到外边就去了。所以做这两个窗,你看这个的时候就不注意这条线,不注意就是你看这个地方,看出去就看出去,有了这个反而是阻碍你看,这就是我开始用框子的原因。
周翔老师:童年的真姿
“我们的创作往往就是无形中有一个纸枷锁,如何把它撕破,我觉得需要童年的勇气来把它做掉。”
谢谢,感谢能让我来跟大家相聚。刚才听了杨老师的讲座,其实还是很感动,我觉得他那种朴实,那种在学习的这样一种精神其实是会激励我往前走。他刚刚从深圳回来,回来以后余丽琼他们在深圳做了一个讲座,后来余丽琼回来跟我讲,说是这个杨老师不得了,三次得凯迪克奖,我当时想:啊,这得多少钱啊!我一直认为是凯迪拉克的东西(笑)。所以我这一次终于去翻了一下凯迪克奖,我觉得真的了不起,这样一个大师能够给我们这样来讲座,高山仰止,觉得也是非常荣幸。
所以我今天下午就是我来跟大家报告一下,我做图画书以及对童年这个童心的一个理解。我来介绍一下自己,其实我是一个编辑,真正做图画书其实我是业余时间,我是东方娃娃的编辑,是专门做期刊的,我20年就一直在做期刊,所以在这个编辑经验上我可能有一点点;而在图画书上,其实我倒是一个初学者,因为到目前来讲,阿甲老师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其实蛮汗颜,我也就是出了两三本书,一个《荷花镇的早市》、《一园青菜成了精》,还有个《耗子大爷在家吗》,下面可能会再作一些书,这是我的一个个人的历程。
其实跟刚才杨老师比较的话,我的个人成长其实是一个坏孩子,从小调皮捣蛋,我妈妈曾经觉得我这样的成绩,可能长大之后她觉得一定是没出息的人。我们家对我是最失望的一个孩子,到现在我常常做梦还梦到考试考不及格,一看马上要过年了,如果是过年的时候对我来说是一个灾难,因为我要拿到这个成绩单回去的时候,心情紧张啊,常常做恶梦,这个就是我的童年生活,一直就这样子过来。好不容易能够做童书,这个很好。
所以我自己觉得,正儿八经做童书的时候,我觉得还是蛮累的,就是我要装的很正经,包括画《荷花镇的早市》,还要画很多的正儿八经的稿子,包括画最近出的是《毛毛,回家喽》,跟余丽琼合作的……我觉得我的性格里应该是做《耗子大爷》,还有《一园青菜成了精》啊,还有那些调皮捣蛋、打打闹闹那种好玩的书,我觉得那种可能是我的性格。看看就是能不能遇到这样的好的本子能够来做,把我的那个“渣男”气息全部表现出来。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次演讲,他们要给我的一个题目就是说需要突破自己创作的枷锁,我感觉好像有点做检讨,怎么突破。因为我记得看到哪个电影,好像是陈凯歌的还是哪个电影,有一个形容就是纸枷锁,就是说过去囚犯犯罪不是用木头,是用一个纸枷锁,你其实一针就可以破坏掉了,但是呢,往往可能他就不敢,始终这个纸枷锁就把他困在这里,我觉得我们的人生,或者我们的教育,或者我们的整个过程,我们的创作往往就是无形中有一个纸枷锁,如何把它撕破,我觉得需要童年的勇气来把它做掉。
这个其实我想给大家看的是一个孩子的作品,看到会给大家有所启发。第一个,我觉得我们现在在创作反思自己,既然是做检讨,就要把这个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
第一个,我觉得童心是有无边的想象力,孩子来画这个东西,或者来做书,他们的想象力是无边的,不会被成人控制在一个观念。因为我们的成人往往就像金鱼,在那个水缸里面不断的在撞水壁,感觉那个是水一样的。孩子不管的,孩子他就是天马行空的来去做,做他任何想要做的事情。大家可以从很多绘本里面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景。
第二个,我觉得童心,孩子就是真心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不会被别人束缚,他就是自己的盘古,在那燃烧,你看不看反正我就在那燃烧。而且孩子很多的作品都是无心之作,他不会像我们今天我们要去得个什么奖,我明天要给出版社要做一个什么,或者是这一个作品出去要多少钱,而且就是说出版社的编辑会怎么样,他才不管的,他就是说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来画他所要做的书,这个是孩子最大的特点。
第三个,我觉得童心的视角,他其实是细微之处见美好,平淡中间见真知,就是他不会去“作”,我们一弄图画书就是中国原创要走向世界,对吧?然后一会儿就是要,都是一些大题材,然后就是很多大题材,我们的小说也是。但是孩子他其实都是从细小的地方入手,就是生活中,他所看到,他们观察的别有用心,他的观察都很微妙,其实这些和很多大作家,大画家都是相通的。你比如讲汪曾祺的小说,比如阿成的小说,都是从这些小的地方进去的,你把普洛斯特的东西,他描写的东西都不是高高的,但是你就觉得从生活中他有很多的美感,我觉得童年也是这样子的东西。所以这个呢,实际上我讲的第一点就是童心。
(图片来自小凉帽官网)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作品,这个是一个刚刚获奖的小凉帽获得首奖的一个儿童作品,我特别喜欢,大家就看到一个孩子在做的图画书,虽然不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爸爸的头发,不像有些爸爸那样卷卷的;我的爸爸的头发不像有些爸爸那样高高的;我的爸爸的头发也不像有些爸爸那样长长的;我爸爸是光头,他夏天的时候必须戴帽子,不然的话头会被晒的很痛,冬天也必须戴帽子,不然的话头会被冻的通红,洗澡的时候也不用干头发,直接冲就行了,擦的时候也不费劲,睡觉的时候要用保暖的枕头,不然他会感冒。
好,他因为后面的故事还没有做全,但是我看到非常好玩的一个童年的故事,这个就是孩子的特点,他看到他爸爸的共情点。这个故事里面他用很简洁很动人的手法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爱,然后他用最简洁的方法来画了他的父亲,我觉得这个是我做不到的,所以我觉得我佩服的不得了。而且在小凉帽评奖的时候全体评委都给他是全票。唐亚明老师看到那个本子之后,他说我能不能跟这个孩子联系,我要出版。他那个我觉得真的是好编辑,一看到好稿子大家都想这种。所以这个就是我觉得这是符合我刚才讲的童心的微妙,其实做书就是从这种微妙的地方来做,这个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点。
第二个就是说,我觉得做童书需要回到自己的内心,寻找到自己,跨进内心,才能找到童年的真姿,而避免成人的童事。童就是儿童的童,事故的事。因为我们现在做童书就是童事而不是童心,这一点我觉得是大家要记住。圣经里面讲: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样子,断不得进天国。其实在童书里何不是这样子呢,你如果不变成儿童,你怎么去做童书,就给儿童看的书。对吧?当然你可能也有很多个人的,有很多经验也可以分享,但是真正好的童书你一定要变成儿童,但是这个儿童并不是装天真,儿童也有很多少年老成,还有很多的成人其实也是充满童心的。这个童心其实很多的东西,我觉得如何去做,他一定是变得说是无心之作,无心去追求很多的东西,他才能做到接近儿童的状态,这个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那么童思的成人,他永远跨不过那条儿童的楚界汉河,因为你老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去做书,你不勇敢的跨过那条河的话,那么你做出来的童书孩子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你是装的。所以做童书我觉得最大的诀窍就是不装,回到你的本来面貌去做。
我这里多年也是在努力的来做这样的事情和探讨,我今天所讲的不是对在座的,而是对我自己,就是说不装不装不装,但是有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又装起来。就像我早晨跟三妈在讲的,比如讲在澡堂子里唱歌,唱的自己觉得人家觉得你嗓子真好,唱的好,然后最后你到外面去讲,穿个西装,觉得装腔作势。所以这个是蛮难弄的,就是你如何跨过这个东西其实是一条界河,就是说你要回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去把一个故事讲好。
其实我现在在做编辑的时候,我接受来稿的时候第一是消灭文艺系,就是文艺青年给我的我能够看得到,文艺青年投的稿那个很意外我觉得。所以我觉得无论是画还是文稿,我觉得第一就是要消灭他的文艺性,我说你好好,老老实实的把自己平时生活里面你能讲到的东西老老实实地说出来,我们来做。我自己现在做出也是尽量这样去做。我常常遇到好的,如果是我在装的时候,我希望一些编辑猛的扇我一下,我晓得我在装了,这个时候我要不断的提醒自己。
第三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我其实现在要来做图画书或者做一个编辑,我觉得应该是当一个观察者,可以将生活的美好反射出去,这个其实是做书的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其次,我觉得要让美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因为我觉得很多人在欣赏很多的画,买很多的图画书,但是你买了和收藏了,你不用到生活里去,就是个守财奴,而且你不知道怎么去用,比如讲你家里面选的盘子很难看,你家里穿的衣服很难看,你家里的摆设很难看,说明你对美根本没有一点什么作用,对吧?审美对你无关。其实无论学设计,无论去画画,应该就是把美的东西运用到生活里面去,运用到生活里去,你才能塑造一个艺术或者是给孩子很好的养分,这个是我多年的体会。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我觉得就是在画画的时候,我们要学会一种用艺术画的方式,不要用豪言壮语,也没有必要锋芒毕露的心态来做,就是故意做作的这样的东西。其实无论是谁,包括刚才看到杨老师的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很好的作品,那么一部作品我觉得就是像一抹阳光,一朵小花,或者像什么地方的小溪,是吧?它平凡而能见到它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子吗?对不对,生活就是平平淡淡,我们大家美好的享受,这个实际上就是我做书,或者就是我现在生活的一个目的。
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很多的画,还是要回到生活里去,你去体验,然后你努力的把它反射出来,这个是我们要去做的一些事情。
张宁:在创作中认识自己
“我觉得图画书其实提供了这样一个可能,就是说对于孩子来说,你可以通过图画书来了解世界,那么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可能我们是通过图画书来回看一个童年。”
谢谢大家,大家下午好,其实我听完刚才两位老师讲的,我觉得我好像没什么可讲的了。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其实我是学化学工程的,我们一家四口都是学化学工程的,然后所以后来上学的时候,也是上学的时候学了这个,等到毕业了以后我就在中石化的一个设计院,然后去做了工程设计。所以我真的是个工程师。后来因为我从小喜欢画画,所以我找到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个出版社,是汉声杂志社,它其实做的是民间美术方面的工作,我当时是做美编,我也特别感谢我的老师,就是黄永松先生对我的培养,把我领入到了这么一个非常绚烂多彩又丰富的民间美术殿堂。
因为汉声经常会有一些老师,客人来访,然后我们老师有时候会介绍我,他说这是我们这编辑里面的科学家、化学家。后来我生小孩就离开汉声,然后机缘巧合就做了图画书,大家可能也看得出来,我那两本图画书基本上是布艺图画书,编辑如果是催别的画家稿子的时候,可能会说你画了几张了?画完了没有?但是我的编辑就会问我,他说你缝了几张了?你缝完了没有?很长时间我自己觉得好像裁缝一样。
就这两本书,我今天想讲的题目——《在创作中认识自己》,为什么用这个题目呢?我觉得其实可能各位都是这样,小时候会有很多理想,想当老师,想当科学家,想当飞行员,宇航员,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等到慢慢长大了以后这个理想就可能变成几个或者变成一个了。我生完小孩,有一次他问我——他当时在上小学——他说你的理想是什么?然后我一下子就蒙了,我想了想,我发现除了希望这个社会的大环境能好一点之外,我好像就没有理想了。于是就觉得很郁闷,我怎么从一个那么多理想的人变成了,几个理想的人最后变成了一个没理想的人呢?就觉得真的是很郁闷,我觉得对孩子也是一个打击。
但是后来想一想,我觉得可能一个人认识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可能是我后半生在努力的一个方向。我觉得希望能够像杨老师那么大岁数,或者像孔子说的70岁的时候能够做到随心所欲。
我先给大家看一下我们家的一个相册,讲一下图画书把我和久违的童年衔接,我其实除了缝东西,我挺喜欢做东西——我手工还可以,我做的一个相册打开来是这样一个横的。我最早做的时候其实是为了贴我们家的一些老照片,我很怀念我小时候的童年,尤其在平房里的那个日子,我们家那个院子是什么样,两间屋子里摆的是什么东西,菜地在哪,鸡圈在哪,还有一个地窖,还有一个厨房,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妈都记不了那么清楚。
但是为什么那么喜欢呢,那么怀念这个童年?我想童年对每个人可能都是这样的。后来慢慢的就开始贴呀贴呀,我的孩子就出生了,我真的又遇到一个童年。那时也刚好在做《乌龟一家去看海》那本书,我发现孩子那么小。然后这张左下角这张照片是我以前的一张照片,这么一张照片可能大家看不清楚,如果要是拿到实物就会发现这个照片上全是皱褶,右边那个胖鱼,那个小刺豚其实是可以翻开的一页,里面是我画的一个小画。然后那个画画的是一排小朋友,坐成一排,然后眼睛都看向一个方向。
这个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我们家孩子在三岁半上幼儿园的时候,当时老师就觉得小朋友当时在幼儿园可能心里会特别想家,所以就让家长给拿一张照片,想家的时候你就看看家里人的照片可能就会好一点。一个月以后我再拿到这个照片就是这个样子,我每天接他的时候,我们家孩子就是跟小朋友坐成一排排,然后他特别紧张,就看向门口的方向,手里紧紧攥着这张照片,攥了一个月,最后那张照片全是皱褶,我想每一道皱褶都是我们家孩子在那个时期对我的一个思念,对家的一个思念。
……
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平时他就会写一个小纸条,然后给我,到现在也是,可能没有那么频繁了,现在会叠信封了,然后里面再插一个小纸条。然后我就慢慢把这些小纸条给他收起来,然后放起来,隔一阵给它贴出来。像经常会写就是我爱你妈妈,然后生病的时候他说“妈妈你好点了吗?”有一次给我准备了早餐,他说“送你早餐妈妈”,然后还经常有一些错字。所以我觉得,因为我的孩子,所以我跟另外一个童年相遇,感受到了这个童年。
我后来也想,为什么大家都会更愿意去怀念这个童年,想来想去我觉得可能是一种,我们在小的时候有一种对世界的陌生,而产生的一种违和感,就是那个时候可能我们的敏感度要远比现在要高,我们的感觉异常的敏锐,可能我们怀念的是那样一种东西。我觉得图画书其实提供了这样一个可能,就是说对于孩子来说,你可以通过图画书来了解世界,那么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可能我们是通过图画书来回看一个童年。
今天咱们这个题目就是要去谈怎么去摆脱束缚,其实我觉得我特别没有这个资格吧,因为我其实就做了两本书,而且也像刚才说的,我可能之前是个工程师,然后又变成一个美编,后来又做图画书,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我还是一个手艺人。所以就这种摆来摆去的这种位置,我觉得我自己本身没有感受到特别多的限制。我刚才听杨先生的演讲我也有这种感觉,有可能他之前的经历让他更加没有这种束缚,我想可能有这个原因在这里。
那么我还是挺认真的哈,准备了一下艺术史,其实我觉得艺术本身就是在一直在抗拒束缚,我们从最早的艺术就是古埃及的艺术那个浮雕,对人体的表现它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从大概我们三皇五帝的时期到古罗马的时期,那么他的造型艺术,尤其是人体他基本上扭转了两次造型艺术,中间几乎没有变化,后来他也深刻地影响了古希腊的艺术,那么到了文艺复兴的时候,这中间这幅就是马萨乔很著名的一幅画,因为他是第一个用焦点透视来画画的人。
那艺术自从走向了文艺复兴的焦点透视的这一条路就开始繁星闪烁,就开始绚烂多彩了。但是到了后面,到了十九世纪吧差不多,大家开始觉得那我们再怎么画我们也画不过拉斐尔,画不过达芬奇,而且以前有一个艺术史的一个学者,(11:48人名)他曾经说过,他说其实我们的艺术一直,从艺术的发展其实不是一个进化史,而是一个观念的一个变化史。那么到了十九世纪可能人的观念那种变化,慢慢出现了印象派,然后有了像梵高、蒙特的表现主义、马蒂斯野兽派,然后这个是叫北大的毕加索的画,他们那个时期画的抽象派。然后直到近代艺术很重要的一个人物杜尚,他用一个成品,一个小电池来改变了一个我们对艺术的一个观念。那么艺术一直在寻找这么一个摆脱束缚,一旦谁把它规定在某一个派里面,它一定不要束缚着,它一定要解锁出来,一定要让它自己变的自由。
……
那么乌龟(《乌龟一家去看海》)选了三个内页,它是一个拼贴的形式,其实和纸张就很类似,我们经常用纸来拼贴,用其它的材料拼贴,我可能更喜欢布的那种质感,而且我也喜欢缝的那个过程,那个细密的针脚可以增强这种质感。
但是做这个“乌龟”这本书,一开始做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开始特别想用一种版画的形式去表现,我也做了一些封面,很多类似版画类型的封面。但后来出版社觉得和那个还是不搭,还是用了左上角的这个封面,但是我觉得他们的选择也是正确的,但是这个的确是我的一个尝试,在乌龟的时候就尝试其它样子。实际上在乌龟内文里面也有这样的版画形式,这个是来源于尼泊尔的一个民间版画。
等到真的做小猪(《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本书的时候,小猪实际上在乌龟的后半期已经开始做了,然后我就很直觉的觉得我这本书应该用这种类似版画的方式,因为它的这本书没有过多的细节,版画的类型就是有一个很明确的一个轮廓线,但是不强调细节,所以就用了这样的一种方式。
然后我也是做了好多练习,比如说一开始做了好多,我知道也不一定会用,就做了好多。然后这个书我当时在边上缝了一下线,我觉得增加细节也挺好的。最早的新页是这样子的,夹书当时也是这样的,后来在成书的时候就增添了一些细节。
这几个内页也是,尤其是这个小猪和村长对质的这个画面,当时做完了以后,没有这些线的时候,我总觉得缺点什么,后来觉得是缺少那种紧张的感觉,然后就用了两种颜色的线,分别代表两方的势力,然后他起的这种冲突。当时那个出版社的唐琳还问我,他说你缝的这个是什么,是水吗?我说不是,这个是气场。后来有一个朋友问过我,他说你幅画是不是受蒙克的呐喊那幅画的影响啊?然后我说其实还真没有,但是呢,我缝完了以后,把线缝上去了以后我突然觉得我也想到了蒙克的那幅呐喊,所以他有那种感觉以后我真的很高兴。
……
人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最早来自童年的一个认识。还有一个是由差异性来反观自己,因为我们家孩子和我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个性,从长相到性格,他喜欢动我喜欢安静,然后他喜欢踢足球我喜欢缝东西,他喜欢什么金鱼啊恐龙这种东西,我从来不觉得,以前都不觉得这些东西好看。但是后来慢慢的我进一步跟他学习,一起学习,我觉得我是经历了另一个成长过程。
……
最后呢,我想给大家念一下,这个是丰子恺奖在上海的一个小学里展出,然后有很多插画,可能由于孩子多吧,它就把每一本图画书都放在那,孩子不能看,就是你只能远远地看那个封面然后看看插画。但是呢,我们知道小学都要写感想是吧,所以这个孩子他写了这么一段话,给大家念一点。他说:“由于不能翻开这些书来看,所以我就看了封面的标题,猜了猜故事里会讲些什么,我最喜欢的作者张宁她画的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大致内容可能是一只小猪被别人嘲笑它胆小,想要一个人独自去旅行,于是,它整理好行李准备在各种地方拍不同的东西,告诉别人它一点也不胆小,它还去了珠穆朗玛峰,最后别人再也不敢去讲它了。”
我觉得特别可爱,而且眼前我就有一幅画面,我觉得这是一个小男孩写的,他肯定站在那看着那个封面自己脑子里盘算——我怎么写这个感想,我觉得这个书里究竟写的是什么。所以最后就给大家体会一下一个孩子的声音,谢谢大家。
文字:宁宇整理
图片来源:蒲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