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中国教育报:用理解和爱绘就“童年无限”
- 星期一 十一月 18, 2019
- Posted by: cloudpillar
- 分类: 媒体报道
(内容从网上下载,原文链结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11/18/content_572768.htm?div=-1)
用理解和爱绘就“童年无限”
——来自第六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颁奖典礼的声音
本报记者 却咏梅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刘璟在上《外婆家的马》阅读分享课 刘砚舟 摄
“原创图画书真的越来越令人惊喜,即使知道它们有一些瑕疵。我特别喜欢《外婆家的马》,隔代养育中产生的真实故事和优秀的绘画,让人爱不释手,现场请谢华老师签了一本,想送给我妈妈。”在第六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颁奖典礼暨第七届华文图画书论坛上,一位教师兴奋地说。
本届书奖从符合参选资格的361件申报作品中评选出首奖1名,佳作奖4名,谢华著、黄丽绘的《外婆家的马》获得首奖,林柏廷的《一起去动物园》、刘旭恭的《车票去哪里了?》、几米的《同一个月亮》、张宁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则荣获佳作奖,其中画家黄丽和图画书创作者张宁都是两度斩获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
《外婆家的马》描绘的是外孙“小东西”在外婆家度过的一段快乐的假期时光。“小东西”带着“马”来到外婆家,白天给它们做饭、洗澡,晚上和它们一起睡,甚至派了一匹红马让外婆骑着去看病……在孩子想象出来的游戏中,外婆尽管劳累,但仍给予外孙全部的爱与关怀,以新的视角诠释了隔代教养的亲子关系。
谢华原是一位语文教师,曾出版多部儿童文学作品,这是她第一次以图画书作者身份获奖。在她看来,孩子在现实中是弱势群体,它们需要在想象中去征服。成人要跟随孩子的想象,以配角的身份走进孩子的想象空间,给孩子爱的陪伴和有限度的迁就。“外孙现在是一个初三学生了,虽然课业繁重,但我还是让他坐飞机来到上海颁奖现场,与他分享这份快乐,希望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仍然能够葆有年幼时丰富的想象力。”
此次颁奖典礼和论坛由东方美谷艺术节组委会和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组委会主办,上海市奉贤区文旅局、教育局承办。论坛以“童年无限”为主题,邀请了英国儿童文学桂冠作家、格林纳威大奖得主罗伦·乔尔德(Lauren Child)和英籍捷克童书作家皮特·霍拉塞克(Petr Horacek)作为主旨演讲嘉宾,与获奖画家和作者一起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独特见解。
在现场,罗伦·乔尔德结合自己20多年的童书创作经历进行了生动的分享。她善于颠覆传统,把传统父母头痛的教养问题,通过孩子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有趣的互动对答,让家常琐事变得极其丰富多彩。而她独特的插画形式——将手绘和实物照片等拼贴在一起,更开启了绘本创作丰富多元的新形式。“‘童年无限’是对童书魅力的一种恰切表达,阅读优秀的图画书,可以发现新颖、深邃的思想和蕴藏在图画书中的巨大能量,而中国举办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无疑是对某种‘天才’创造的支持和表扬。”
从10年前的《安的种子》,到历经3年创作的《外婆家的马》,黄丽坦言,图画书创作要慢慢来,除了用心、刻苦、积累,还要用时间去慢慢发酵,只有这样才能酿出真正的美酒。图画书中最重要的是结构,所以在创作中,她多次与谢华进行沟通,从封面“小东西”的出场,到最后他用自己的想象去拯救外婆,这期间祖孙之间爱的陪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张宁根据著名作家王小波同名小说改编的图画书,她删去了故事原文的时代背景,只保留农村这一生活场景,并将成年人的视角改为一个孩子的视角,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剪布绣和贴布绣技艺,借鉴了生动古朴的汉画风格而创作。她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的是“无用”的本领,比如游泳、跑步等,它们将带孩子迈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第一次加入了评委对谈环节,柯倩华、方卫平、陈恩黎等评委围绕参评作品及获奖作品,探讨了“原创图画书可以做得更好”的多种可能性,也为读者进一步提升图画书专业素养、了解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打开了一扇窗。
评委会主席柯倩华坦言,本届参选作品都掌握了图画书的基本形式,题材也相当多元,但是出版数量的增加超过了品质的提升,主要问题是整体完成度不够、对于儿童观的掌握不清、缺乏先例。许多参选作品以传统民俗文化为题材,但没有儿童的视角,又缺乏有效的创意,只是将看起来很华丽的文化材料,机械性地僵硬复制,结果空有文化的表象,却没有真实的文学内涵或生命情味。另外,许多作品书写童年回忆,虽然个人的回忆和民族的回忆都很宝贵,但如果没有现在儿童的语言,或与儿童沟通的角度,又缺乏高明的文学手法,就只是怀旧的成人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了。还有些作品取材社会关怀的议题,比如特殊儿童、老年、环保等,立意良善,但又没有适当掌握儿童观的叙述角度以及图画书语法,很容易有主题先行的问题。
“儿童读者是面向未来的人,希望儿童能在美好的图画书里认识自己,珍惜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理解他人、友善地对待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约翰·斯坦贝克说,世界上所有优秀、成熟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基本的主旨,就是试图理解人类,理解带来爱,而不是恨。写作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互相理解,我相信图画书创作也是如此。”柯倩华说。
幼儿教育专家李坤珊认为,一本成为孩子知音的儿童图画书的关键点在于离开幼稚、做到童似,同时还要走向童年。她对前后两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首奖作品《团圆》和《外婆家的马》进行了比较阅读,如在《团圆》的封底,“勇气”是明知道很难过,但仍然接纳、仍然往前走;而在《外婆家的马》的封底,她解读到,成人是经验的工程师,把孩子送上驾驶座,然后退位……书中儿童与周围人、事、物的关系打动人心,这样的图画书是有生命的作品。
丰子恺曾说:“我是蝴蝶敛住翅膀而同青虫一起爬行,因此我能理解儿童的心情和生活,而兴奋地认真地描写这些画。”截至目前,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已经走过10年,共评出37本优质华文原创图画书,并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儿童阅读。在这样十年如一日的专业倡导和推动下,相信会有更多优秀华文原创图画书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并如柯倩华所言,“通过时间的考验,成为可传承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