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丰子恺是儿童的崇拜者,作画作文无不称颂儿童,把他们与神明、星辰、艺术三者,并列同等地位。在数十年间的创作中,丰子恺奉行了“茯苓糕”的标准:具形式之美,甜美好吃;蕴含教育意义,滋补健体。丰子恺的故事创作,大多源自丰家周末的茶话会。抗战时期,丰家辗转逃难,儿女求学艰难,丰子恺于是为儿女讲故事以补充教育。战后,丰子恺整理及创作故事,并予以发表,部分结集为《博士见鬼》(1948)。
诚如丰子恺所言,他的故事背后总有一个教训。不过,我们也许可以把教训拓展,理解为教育意义,像培养孩子的品德情意。〈一篑之功〉、〈生死关头〉与〈油钵〉 三篇在述说惊险故事的同时,蕴含了果敢的处事之道;〈猎熊〉中的猎人感动于母熊爱子之心,顿悟护生的道理。然而,教育意义应属多元,它可以是孩子在故事所 获取的知识,以〈博士见鬼〉为例,孩子不单明白物理,还能学习以科学精神面对生活,破除迷信。
再者,无论“写孩子”,抑或“为孩子写”,丰子恺都能蹲下身,从孩子的角度,以“笑话闲谈”渗透教训。因此,丰子恺笔下的教训,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教条。〈夏天的一个下午〉的爸爸想出文字游戏,让孩子在笑声中渡过一个闷热的下午,有益有味。再如〈种兰不种艾〉,父亲为孩子模拟情境,让他们思考“种兰不种艾”的 妙法,更透视了孩子驰骋的想象与新颖的创意。
〈赤心国〉与〈明心国〉两篇最能见到丰子恺理想的世界。赤心者,能感应世间苦痛,为王者,赤心最大,而官次之。明心者,能以诚心示人,感情与思想都没法隐瞒。 比之于成人,儿童有着一颗赤心;比之于成人,儿童有着一颗明心。然而,丰子恺恒常以赤心与明心观照世界,仿如他笔下所称道的杨柳。花木大都向上生长,于是有红杏高出墙头,有古木耸立参天,但愈往高处生长,却忘了养活它的根本。杨柳不同,当春抽条,愈长愈高,也愈垂愈低,风过时,条条垂柳轻吻养活它的根本。
杨柳之美,在其下垂。
高而能下,不忘根本,丰子恺独得垂柳之美。
霍玉英博士(香港教育大学中文学系副教授)